第113章

意识到这点,白争流果断改口,“那,可有一个会写话本子、戏本子的书生?”

村民一愣,像是不太明白前后两个问题有什么关联。但细细想过之后,他给了白、梅一个让他们惊喜的答案。

“倒是有,”村民道,“不过……”

白、梅:“不过?”

村民叹道:“那娃子已经失踪了好几年。咦,你们是如何知道他?”

白、梅对视一眼,心中不说惊涛骇浪,也有实实在在的诧异愕然。

难道他们又想错了?“恒生”真是常家老鬼之外的角色?

白争流心情一沉,口上倒还能解释:“从前行路时曾遇到,与其结交。如今从贵地路过,特地过来拜访。”

“哦,”村民点点头,“那便的确是老刘家的三郎了,他早年是曾去赶考。”

白、梅道:“正是!敢问他家是哪一户?……还有,他为何会失踪?”

杜村人道:“他啊,虽然去赶考,却不曾考上。回来之后,便日日颓废地把自己关在家中。到后面,仿佛又立了什么决心,说自己定要苦读,于是在山中起了一栋屋子。他家里人最开始还愿意听他的,一天三顿去屋子送饭。可时间一长,便开始觉得山路难走。于是与他商量,日后可否每旬送一次食材。”

白、梅细细听着,心中千头万绪。嘴巴上,却只是叹道:“原来还有这等事。”

“不只呢!”村民立刻说,“那以后,老刘家与他们的三郎关系便日渐生疏起来。要我说,便是因为他家两位兄长都娶了婆娘。当婆娘的,供着一个迟早能出人头地的弟弟倒也算心甘情愿。可供着这么一个折腾人、又看不到什么考中希望的,嗐!”

白争流问:“阿叔这么说,莫非后面又有什么状况?”

村民点头:“正是。有一回啊,他们足足一个月都没给三郎送吃食。还是有猎户从三郎那屋子经过,想着过去看看,才发现里面的三郎已经奄奄一息,好悬才把人救了下来。可怜,可恨呐!”

前一句是说刘三郎,后一句则是说他的两个嫂嫂。

白、梅听出来了。白争流略有无语,想:“一个有手有脚的大人,家里人不来送吃的,难道他不能自己去寻?又不是不便行动的老人孩子。

“再有,不送吃的又关他们嫂嫂什么事?纵然是她们不耐烦供养,若是没有刘家三郎的亲兄长点头,她们能打上把人家弟弟饿死的主意吗?”

愈是往下琢磨,刀客愈是眼皮直跳。最后干巴巴地开口,问:“那阿叔,你前面说的‘失踪’,又是怎么一回事?”

村民同情,说:“那次猎户救了人,他家的事儿才算让村里大伙儿都知道。那两个嫂嫂下不来台,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可几个月后,他们就故态复萌。这一次,却没有猎户帮忙了。

“等咱们发现刘三郎那边情况不对,已经哪里都找不到人了。当时闹得大着呢,还报了官。官府人来了,在山上、山下找了足足一个月,一点儿刘三郎的影子都没有啊。

“你们既是三郎的朋友,去看看他,也是好事。

“那时候,我们人人都在猜,三郎是落在某个地方了,还是干脆被狼吞了?谁也不知道答案,只有一点,他没了之后,那栋山里的小屋子就没人去过了。偶尔有年轻娃娃路过,还说他们里面听到声响。嚯,你们说这吓不吓人?

白争流道:“嗯,吓人。”

村民端详他,像是在估算这两个江湖客能不能应付小屋的情况。

这时候,他倒是忘了纠结白、梅前面提到的“怪事”,一心一意叮嘱:“要我说,你们最好还是别去了。一定要过去,也就离得远远的看一眼,莫要凑近。

白、梅:“好,我们知道。”

村民:“三郎的屋子,你们顺着这条路往山上走。我想想,总是要走小半个时辰的。

白、梅听着,在心里预估一下距离,觉得也不算很远。

他们道了一句谢,迈开步子,开始朝“恒生”待过的屋子里走。

行到一半,白争流忽然听梅映寒感怀:“若是你我把仵作给‘宋家女婿’画的那副小相拿来,倒是能让前面那阿叔帮你我看看。”

白争流脚步一顿,略一琢磨,觉得情郎这个思路很有意思:“你是说,这刘三郎便是被常老鬼拿来与宋家娘子成亲的皮囊?”

梅映寒不置可否:“若是从来没有‘恒生’这个人,也还罢了。可若是有,后面又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