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梁校长喜欢在早上阅读这些文章,清醒清醒,唤起一天的好状态。

和往常一样,他先是看了人民日报,又看了京城报,粗略的浏览了一些信息,终于开始看起了期刊。

这新鲜的期刊不是每天都有,他伸手探去,是这本《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有段时间没看了。

上回看也就是隔壁老李搞材料物理的发了一篇文章在上面,那也是上个月的事情了,这期刊一月双刊,上一期的他还没看。

今天这本期刊都到手边了,他突然间又有想要打开的欲望了。

于是他慢悠悠的看第一篇论文,然后就被呛到了。

Wensheng-Song!

碳纳米管内嵌壳聚糖,这不是宋问声的拿手好戏吗?

感情他拒绝了那几个物理教授自己,真打算自己另起炉灶?

梁校长一下子是又气又好笑,气什么,自己给他搭好了梯子他不去,等自己点时间再联系点资源也不等,竟是这么着急,好笑什么,笑他又是个成事的料,自己没有条件也创造条件。

现在梁校长是想臭骂他一顿,又不想,听说他最近也挺忙。

忙着毕业论文,忙着课题。

唉,他竟然有了一种孩子大了翅膀硬了的感觉。

前段时间周院长还这么说呢,他还不以为然,现在好了,他也感受到这种儿大不由娘的感觉了。

好文章是好文章,还有两篇,可是梁校长越看越惆怅。

这份期刊作为国内核心期刊,是有不少人关注的,宋问声的文章又在前面,一下子就被很多人给注意到了。

文章是挺新颖的,也有自己的东西,重点不在这个,在宋问声真的要进军物理界这里。

哪怕发了两篇论文,还是有很多人对他秉持怀疑的态度。

跨界不是那么简单的,在某些时候,他们不敢轻易诋毁一位菲奖得主,但是宋问声做出一些让他们无法理解的事情的时候,他们那种扭曲嫉妒的心又暗叹有了机会。

于是一种「让宋问声乖乖回去做数学、化学,不要浪费太多心思在物理上,要不然他什么也得不到」的说法,出现在网上。

甚至还有些人到宋问声的微博主页下面去说。

许岱和宋问声提了一嘴,宋问声也是一笑置之,狗咬了你一口,难道还要回去咬回他?

嘴长在别人身上,就随他们怎么说,反正也不影响到他。

五月初,本科生开始答辩,到了中旬,就到了研究生开始答辩。

如果说一个研二生混在一堆陌生的研三面孔里,也许会有些尴尬,不过宋问声单独一个小组,也就没有什么尴不尴尬的说法。

他提前了半个小时过来,就已经有人坐在这里了。

正是李鑫雨他们,一整个实验室的,除了研三的正在答辩,其余的人都来了,说是给他打气,宋问声觉得他们是来看热闹的。

宋问声瞅了他们一眼,他们还得意地挥手。

ppt和其他东西已经被他准备好了,距离正式的答辩时间还有十分钟,陆陆续续的这里开始进来一些大佬。

这只是一间可以容纳一百人的小教室,这些老师教授就哗啦啦的坐满了一小半,还有一些学生从后门进来看热闹。

宋问声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这些人的脸。

付双林、魏民盛、鲁健部、杨忠明……

他已经打开了ppt,下面的人正在传阅他的论文,这是一场很重要的答辩,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