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冲喜第102天

冲喜〔重生〕 绣生 2142 字 2022-09-06

都督府中,几位官员齐聚。

杨不韪也在其中。

叶云亭将自己的想法一条条提出来,与他官员商讨可行性。他从前未曾参与渭州城的事务,对渭州城的了解更不够,是以说完后心底有些忐忑,担心自己的提议只是纸上谈兵。

参与讨论的几位官员先前从未往这方面想过,但细细听叶云亭说完,又觉得也不是完全不可行。

北疆地域辽阔,却十分苦寒贫瘠。以至于人口并不丰,若是能借着招揽流民的机会,让这些流民在北疆落地生根,扩充北疆人口,对日后有长足的好处。

修建外城招揽流民的方案几个参与的官员都十分赞同,各自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后,又有人说起了叶云亭的另一提议。

“若只在渭州城召集人手,赶制一批冬衣供给军中还可行。若是往其他州府扩大,恐怕难以实施,风险也极大。”

叶云亭的提议自然是好的,直接在当地招揽流民,开办制衣坊,赶制一批冬衣之后便能高价售卖,赚取差价。但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就是再冷的寒冬,也就持续到明年开春。冬日一过,那些流民又该如何,制衣坊又该如何?

更何况要在各个州府安派人手也需要时间,更别说之后制作冬衣需要场地,制作完成后还需要寻下家卖出去……

他们只要想想,便觉得此事困难重重,付出与投入相差太大,不是笔划算买卖。

有人开了头,其他人纷纷附和,表示并不看好。

叶云亭在提出这个提议时,也预料到了如今的局面。毕竟这是百年难遇的寒冬,按照以往的经验,过了一月,天气就逐渐开始回暖了。可他仔细回忆了一番前世,确切地记起今冬这场寒冬持续了许久,一直到三月末,才堪堪回暖。

那时候他被囚于王府,虽然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却确切地记得那时候的心情。

冬日里没有炭火取暖,他只能寻了枯枝烧火取暖。每日的盼头,便是冬日赶紧过去。

如今还未过新年,距离这场寒冬结束,满打满算还有三个月。三个月足以做许多事情,而且如今北昭乱象丛生,不管是殷家叛党还是起义军,要行军打仗,都缺不了冬衣。与其让他们从别处买,不如他来赚这个钱。

叶云亭没法说自己有前世的记忆,知道这个冬天会持续到三月,只能含糊地以天象解释了一番。

“天象之说,变幻莫测。如何能作为凭据?”一直未曾说话的杨不韪摇摇头道:“王妃为北疆着想我可以理解,但若是操之过急,反而好心办了坏事。”

杨不韪所言不是没有道理,但叶云亭对上他的视线,总微妙地觉得他在针对自己。

想到上次的冲突,叶云亭眼神微闪,却没再坚持,而是道:“此事确实有风险,但自古富贵险中求,若是诸位不赞同此提议,那便不算在都督府的生意里。只算作我个人的生意吧,盈亏我一人担着。”

杨不韪眉头紧蹙:“王妃还是莫要逞强的好,如今局势复杂,贸然往各州府派遣人手,万一引起注意,将战火引到了北疆来,王妃可担待不起。”他微微加重了语气:“况且……王妃若要做生意,难不成王爷会坐视不理?”

他一副为北疆为王爷着想的模样,但话里话外分明在暗指叶云亭最后还得靠永安王撑腰。

一旁的朱烈闻言有些不快,从上回之后,他就隐约觉得杨不韪对王妃有意见。若是觉得叶云亭的提议风险太大,都督府不参与就是了。叶云亭以自己的名义做生意,是赚是赔与都督府无关,其他人自然也没资格置喙了。

杨不韪如此说,难免有故意同叶云亭作对的嫌疑。

他同杨不韪也熟悉,说话并不拐弯抹角,毫不留情地呛声道:“杨不韪,又不要你出钱,便少危言耸听了。我看王妃这提议就极好。若是能狠狠宰殷家一笔,做梦都能笑醒。”

杨不韪脸色微变,还要说什么,却听身后一人道:“朱烈说的不错。”

众人回头去看,却见李凤歧大步走来,站在叶云亭身边,沉着面容道:“富贵险中求,若都像你们这般畏首畏尾,一点风险都不敢担,如今周句镇的金矿还攥在殷家手里呢。”

他虽然没针对具体的人,但这话就差指着杨不韪的鼻子骂了。

杨不韪袖中手攥成拳,勉强才没变了神色。

倒是其他人,闻言想一想,觉得王爷说的也没错。凡事都有风险,若是只求稳,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

就在他们犹豫的功夫,就听李凤歧转头对叶云亭道:“你从殷家手里劫来的黄金不是还没动?倒是正好当做本钱。”

用从殷家手里抢来的黄金做本钱,买原料召人手赶制冬衣,转手再高价卖给殷家,不花自己一分钱,却赚了殷家双份钱。想想就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