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殿前溅血

盛赋 明圣之君 2269 字 2022-09-06

“还是那些读过书的寒门之子算不过来?”

范长青提高嗓门,捶胸顿足道:“大人此言差矣啊,单论学问根底,南岭书院学子不知比恒昌学子强了多少。”

“不照拂南岭,却照拂恒昌,传扬出去,要寒了多少读书人的心?”

岳擘微微闭眼,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秋清一时火起上涌,怒斥道:“仅是学子而已,何来尊卑贵贱之别?莫非你七八岁,十几岁的年纪,就已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还是说你二十岁就有了经天纬地的本领?”

“众所周知,恒昌书院学子尚且年幼,此次只是挑选好苗子罢了,又不是直接从恒昌书院的学子之中选拔贤才,明日就得走马上任?”

范长青再度捶胸顿足,秋清见状,索性直接一步瞬移至范长青近前,一掌势大力沉落下,直击范长青天灵盖,砰然一声,老言官瞪大了眼,七窍流血,直挺挺的倒在了地上,当场殿前溅血。

秋清此举,震慑人心。

齐云梁本想建言一二,怎奈何秋清今日杀气太重,只好说了句不咸不淡的话:“殿前一事,动手可是大忌,遑论当着陛下之面行凶,规矩礼法何在?庙堂威严何在?”

柏小卫转过身,冷冷的看了眼齐云梁,已然杀气外露,这一瞬,齐云梁顿觉脖颈之地发凉,比第一场雪落下时的凉意更足。

人皇瞥了眼倒在殿上的范长青,微微动念,大殿外进来两位侍卫,将其拖了出去。

“范大人死谏,忠心可嘉,贞烈千古,厚葬之。”

朝堂上,逐渐鸦雀无声。

秋清何许人也,丞相是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怒之,谁人可撼?

人皇微微皱眉道:“丞相所言,到也有几分道理,寒门学子郁郁不得志,非盛世之景,只是种子,非已成才的文人。”

“而今大争将至,人心向荣,需得照拂寒门,稳固我人族军心。”

“各位爱卿须知,无数苦活累活,都是寒门所为,常言道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此事不可不为啊。”

“只是,恒昌书院培养读书种子亦是多般不易,就这么抽掉了恒昌书院的读书种子,未免过于唐突了些。”

齐云梁,孔冲,李春雨等人闻得此言,顿时明白了。

或许早就明白,只是装作不知罢了。

秋清殿前溅血,究竟是事先预谋,还是临时起意,谁人可知?

只是苦了那范长青了,身为言官,近些年在朝堂中确有不少金玉良言,也深得部分读书人的拥趸。

人老,不得善终,实乃憾事。

不过死于秋清之手,也算死得其所,不负满身荣华。

大将军岳擘徐徐睁眼,柔声道:“而今北海,灵族,均有恒昌宗布局其中,对人族内政细算起来也有不少裨益,至少北海有了第一道防线,民间里,不少商贾百姓可从互市之中得到诸多实惠,安抚寒门,令恒昌学子入主白鹿书院,顺应时势人心。”

“且不为过。”

“若那恒昌书院里真出了些俊彦英才,往后只认恒昌,不认庙堂,可就真成了遗憾。”

“丞相所言甚是,却有一事,需得各位知晓。”

大将军鲜少参与内政一事,今日这般开口,令不少官员意外错愕。

孔冲对岳擘很是敬仰,微低头问道:“敢问将军是何事这般郑重?”

岳擘轻微应道:“我们所抽取的仅是这一代的恒昌学子中出类拔萃的种子,此事影响深远,世人皆知学问义理以白鹿为尊,开创这道先河后,往后岁月里的恒昌学子也就自然而然心系庙堂,向往正统。”

“恒昌书院,仅是一座书院,书院所行之事,便是为人族社稷送来源源不断的人才,此为长久计。”

“我是一个粗人,或许见识短浅了些,还望诸位莫要介怀于心。”

孔冲细细一想,竟觉得有几分道理,他自然相信大将军不会心向恒昌,此言乃肺腑公正之言。

任何伟大的事,都脱离不了人才二字。

人皇哈哈大笑道:“大将军所言极是,这非见识短浅,实乃深远,总得为无数学子立下心志,向往白鹿,此举,乃千秋大计。”

“以大将军的眼光来看,又该如何安抚那位龙族殿下呢?”

朝堂众人一同望向岳擘,拔掉了恒昌宗往后的俊彦,宇文君心中必然意难平。

岳擘微微沉思道:“犹记得昔日宇文君参与八顾之宴,曾与小将索成郭一同前往大漠,可将索成郭派往恒昌宗,顺带赏赐一万乙等战马,三千甲等战马,黄金若干。”

“亦算是堵住了悠悠众口,索成郭也可辅佐或监察宇文君。”

兵部尚书闻后,微微扯嘴言道:“这赏赐会不会重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