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耕地问题

安排完民政司之事,王明接下来,自然是要开始重点关注自已治下的耕地问题了。

而他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核查统计现在夔州一带,到底有多少数量的田地,其中上中下各田,大致有多少,抛荒的田土又有多少可用。

这个问题,自然是由新成立的农政司来解决。

在王明的安排下,因为原先的后勤司已改组成为财政司,故财政司司长自是由原后勤司司长彭永春担任。而这农政司司长一职,则由原后勤司副司长董四民担任。

此司成立后,王明亦给其配备副司长一名,另安排了二十余名生员,作为办事文员。

董四民接受任命,自是率领一众手下,立即开始核查。

十来天后,农政司司长董四民,回到太子府邸禀报。

“禀太子,在下已核查过夔州之处的全部田地亩册,据亩册记载,包括建始县等处在内,总共有可用耕地二十三万亩,其中亩产稻谷一石半以上的上田,有五万亩,亩产八斗以上的中田,有八万亩,余下的十万亩,皆为亩产五斗以下的下田。另外,因为战乱抛荒无人耕作的田土,大部皆为下田,其数量为十五万亩,大致分布于……”

董四民侃侃而谈,向王明一一禀报,让却让王明不觉皱起眉头。

“不会吧,夔州之地,好歹是川东首府,为何却只有这么点可用耕地?”王明听完的汇报,心下却是大生疑惑。

王明先世看过明史,他记得,在江南一带,啊怕是一个平常的县里,上百万亩耕地乃是寻常之事。却没想到,这夔州一带的自己治下,比起一个江南的县来说,大了数倍不止,竟只有二十三万亩在用耕地,加上抛荒的十五万亩,总数亦只有三十八万亩地,实是少得可怜。

仿佛看出了王明的疑惑,董四民急急解释道:“太子有所不知,我夔州地界,地处东川,山多地少,向来是贫瘠之地,断不可与江南湖广等地相比。要知道,夔州之地,相比川东的巫山,大宁等处,却还是丰饶得很观。这般耕地数量,却还算可观了。”

听董四民的话语,王明不觉陷入沉吟。

他知道,董四民所言,其实亦是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