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第154章

13楼:这就不用比较了吧,两个人都痴情,为什么还要比出高低?

14楼:谁让他们是兄弟呢?

15楼:这俩人兄弟可一大堆呢,怎么单独把这两个人拉出来,痴情种也不止这两个,我直亲王第一个不服!

16楼:我投直亲王一票,当大哥的有榜样作用。

17楼:让老婆拼命生儿子的直男癌也能算痴情?楼上的可别辱‘痴情’这两个字儿了,直亲王福晋可是连生了四女一儿,在古代那种医疗条件下,生孩子就像过鬼门关一样,真疼老婆谁会让老婆一直生。

18楼:这么说的话,老五的孩子也不少,他可是这群兄弟当中儿子最多的,五子一女。跟老大的区别是,老大先得了四个女儿又得了一个儿子,老五是先得了五个儿子又得了一个女儿。如果老大不算痴情人,那老五也不能算,重女轻男的不能歧视重男轻女的!

19楼:古代讲究多子多福,而且在直亲王成为马球巨星之前,他作为长子,是当时皇位的有力竞争者,这种情况下想要个儿子也不难理解,多一个嫡长子出来就多一份砝码。

20楼:拿现代的价值观去衡量古代人,那就不讲武德了。

21楼:大家可别忘了,八爷和八福晋成婚十五年都无子,据说京剧《鸳鸯叹》就是以八爷和八福晋为原型所做,里面的男女主角虽然夫妻恩爱,但是没有子嗣,女主角因为不能生孩子痛苦,男主角因为没有孩子被长辈责骂。

22楼:《鸳鸯叹》可是康熙年间的戏,而且不是康熙末年,那个时候贱籍都还没有被世宗废除,戏班子敢拿皇子和皇子福晋为原型创作?还敢讽刺皇子福晋不能生?这未免也太扯了吧!

23楼:《鸳鸯叹》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太和殿之变后了,当时是世宗也就是太子掌权,他掌权期间女子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鸳鸯叹》主要表达的是男女主人公的痴情,即便女子不能生,两个人也依旧恩爱如初,歌颂的是伟大的爱情。同时也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反抗,在六里七出中,头一出就是无子,成婚后多年无子,丈夫是被允许直接休妻的,《鸳鸯叹》的出现,也是对七出的质疑。在《鸳鸯叹》之后,涌现出了大量歌颂爱情的剧目,京剧的经典剧目之一——《负心人》是和《鸳鸯叹》同一时期出现的,以隆科多为原型所作,虽然现在看着有点狗血,但在当时的男权社会,这出剧目还是比较新颖且有教育意义的。扯远了,喜欢看清穿剧和清穿文的人应该都知道隆科多这个人,康熙皇帝的表弟,皇贵妃的弟弟,这样一个权贵人物都可以作为戏剧当中的渣男原型,《鸳鸯叹》以八爷和八福晋为原型也不是不可能。

24楼:有一说一,哪怕是放到现在,夫妻俩结婚多年不孕,能坚持十五年不离不弃的也是少数,更别说古代了,虽然三爷掌权后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但跟现在还是没得比吧。五爷是痴情人,但是跟八爷比,还是差了点。

25楼:这到底有什么可比的,境遇不同,瓜尔佳氏是易孕体质,总不能让人家像八福晋一样只生一个,才能证明五爷痴情吧。

26楼:楼里有提名直亲王的,怎么没有人提名太子,呃……后来那个太子,三爷比谁差了,一生一世一双人,跟福晋也是成婚好几年后才有孩子,而且人家优生少生,就只有一儿一女,一代封建帝王就只有俩孩子,这不比康熙他爹、康熙他爷爷痴情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