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团结的对象

化宋 九州月下 1509 字 2022-09-05

在很久很久以前,赵士程入了历史大坑后,非常沉迷,自然也不会对于那传说中的《穿越者三大宝典》陌生,所以趁着在大学里有空摸鱼时,去借阅过那传说的《赤脚医生手册》《民兵训练手册》还有《军地两用人才宝典》。

但翻看之后,不免有些失望,民兵手册翻译一下,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核战爆发后如何求生》,而军地两用人才宝典,是介绍的各种生活就业技能,从纺织到维修,无所不包,差不多就是《下岗军人再就业学习手册》,至于赤脚医生手册,赵士程翻了几页就没有看了,因为才看一部分他就开始上百度给人回答问题,但很快发现自己看病都是在往重了说,于是果断结束自己的医生转业生涯。

如今回想起来,赵士程还有一些遗憾,要是把后边两本都给记住了,那还有个什么好担心的。

但遗憾归遗憾,如何建设一支强军,他还是可以纸上谈兵一二的,再不济,看完说岳全传的他,也能照着来只“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冷兵器强军出来——吧?

当然,就算心里再如何觉得不靠谱,赵士程也不会表现在脸上,毕竟当领导,最重要的就是给予手下信心,如今他这几个徒弟,可都是把他当成主心骨的。

所以,在来的一路上,赵士程已经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了。

首先,最需要的,便是基层构架。

他们如果将渔民当成自家的基本盘,肯定是不够的,这些渔民加起来,也不过三五百人,他没法真把他们当梁山好汉用,所以,他们需要扩大基层。

“那么,师尊想如何扩大呢?”王洋谦卑地问。

赵士程微笑道:“梁山水泊周围都是从沼泽中开垦的下田,绝大部分,如今都已经被西城所收为公田,原本的农户,都只能佃农,生活困难,他们,需要帮助。”

王洋沉思数息,问道:“您的意思是,要咱们帮着给他们送衣送食么?就如如今救助渔民这般?”

赵士程摇头:“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咱们要另外想办法。”

王洋期待地看着师父。

赵士程微微一笑:“符渤,你想想,农人为什么生活极其艰难?这一片土地,辛苦耕作,真的养不活人么?”

王洋断然摇头:“当然能养活,是苛政,所以让人不能过,一家五口,耕作十亩田地,三亩桑林,便能养活子嗣,供养父母,只是朝廷抽的粮太多,这才难以生存。”

赵士程点头:“正是如此,一亩地能得麦两到三石,只是这麦除去上缴税赋,还得换盐、铁、做些衣物,红白二事,生病看病,都指着这点土地,咱们想要帮助,那就无非两个处入手,开源,节流。”

王洋一边听一边做笔记。

“开源不难,这梁山水泊的芦苇就是很好的材料,咱们让他们帮着割芦苇做纸、做苇席、都是产业,但这最关键的,还是在节流上。”赵士程眨了眨眼,“可读过《石壕吏》?”

王洋当然点头:“师尊说笑了,如此名篇,岂能不读?”

赵士程笑道:“小吏难缠,最需要的事情,便是让这里的人们,团结起来,才能保护他们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