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墨又说,“饿不饿,一起吃个宵夜。”

“……”你不谈吃,我们还是好朋友,黄白游说,“我还有些资料要整理,就不去了。”

“资料——老是听说,十三的资料登上过许多核心期刊,”于墨好奇,“能给我看看吗?”

“可以倒是可以,只是有部分是手写,会比较潦草。”黄白游说。

“没事,我爷爷以前是医生,多潦草都看得清楚,有这个家学渊源在。”于墨双手接过黄白游递来的文件夹。

棕色的文件夹里第一份文件是《虞姬行头研究》。

第一份是电脑打字然后复印出来的,看得很清楚。

[梳“古装头”

戴“如意冠”

穿“古装衣”

罩“鱼鳞甲(改良靠)”

披“鹅黄斗篷”

佩“鸳鸯剑”

虞姬戏曲形象从行头可以归纳,京剧中女性角色的斗篷有花有素,但虞姬的斗篷截然不同,底色为鹅黄,边缘染湖蓝,配色为武旦常用款,甚至斗篷边缘装饰有铆钉,为强调虞姬的英气。梅牌斗篷外绣锦鸡与玉兰,内绣鸳鸯游于芦苇……]

京剧帽子分为“冠盔巾帽”四种,后面还分析了如意冠,这个冠是梅兰芳先生为虞姬独创,就是说如意冠是虞姬专冠。

而如意冠的形状是以帝王冕旒为原型设计,其余同等身份的郡主、嫔妃皆为花纹不同的凤冠。

所以这代表在梅兰芳心中,虞姬是文武双全的角色,虽为霸王的宠妃,但能随霸王征战沙场……

厉害啊,于墨看呆了,特别是他非常赞同这份文件的一句话,“程蝶衣将自己当作了虞姬,当霸王不是霸王,但虞姬还是虞姬吗?”

通过分析戏剧形象,来了解程蝶衣代入了什么角色,为何最后会说着“大王,快将宝剑赐予妾身”,真就和虞姬一样自刎。

要知道真实历史上的虞姬,记载太少了,甚至连“虞”是姓氏还是名都有争议。

“有必要,分析戏剧的虞姬形象太有必要了!”于墨突然问,“我们的京剧戏服,是你分析的这一身吗?”

“当然,我们剧组请的戏曲指导可是专业的。”黄白游点头。

自己一个导演,对剧组的阵容还没演员了解,稍微是有点不好意思,于墨有点臊,但不多,转瞬就想着“我有十三,你没有,这就是任性的理由”。

看下一篇《虞姬唱腔分析》,字迹果然就龙飞凤舞的,但于墨全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