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名:一串人生

名字就不是黄白游会看的剧集,黄白游瞥见内容简介,“都市背景的职场剧?开小饭店算职场吗?”

“应该不算。”魏铭说道,“我对这部戏的定位是社会底层的生活。”

“放弃擅长的谍战领域,有勇气挑战新的东西。”黄白游说的大实话,当真勇气可嘉。

不过导演自身,他知道不是勇气,而是《隐形守护者》太难超越,再创作谍战剧,就像四肢绑上沉重的山脉。

“魏导那我先看看。”黄白游放下筷子,也开始看剧本。

为什么剧名是一串人生,这么抽象的名字呢,因为男主的工作是街边卖烤串的。

不是常见的国产剧,剧情爱情比例,或者叫男主角的爱情戏比较少。

有点单元剧的模式,主要讲述食客的故事,有喜剧有悲剧,有点像一部叫什么深夜饭堂的日剧。

没时间细看,黄白游粗略地翻了翻,就发现一个重大的问题。

“魏导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很熟悉了,我也不拐弯抹角了。”黄白游说,“这不是社会底层的故事。”

听前半句还以为是剧本不满足投资要求,但后半句出来让魏铭愣住,不明所以。

“为什么不是,工地的拉砖工,开长途汽车的司机、酒店服务员,甚至包括男主都是比较底层的职业。”魏铭道。

“拉砖工有家庭的情况下,不可能天天吃七八十的串。”黄白游说。

“肯定能,白游别觉得工地的工资很低,工地搬砖一天四五百。”魏铭说,“每天拿出不到五分之一的收入吃串怎么不行?”

“全国各地工地价格有变化,我看魏导的剧集背景设置在夜生活丰富的蓉城,蓉城工地搬砖的话,每天基本不超三百。”

“工地上的工种很多,钢筋工、外架工、内外墙腻子工以及砌墙工,是有四五百一天,基本是高空作业的工种。”

伴随着黄白游的讲述,魏铭陷入思考,看样子或许想是在如何改剧本。

黄白游说道:“即便魏导你把这个角色的工种改一改,但工地五百一天和每月收入一万五,中间的差距还是很大。”

“这个故事讲述孩子不明白父母的辛苦,故事很好的,但每天花费七八十吃串的工地人特别悬浮。”黄白游还没讲故事后面的外卖员,每年换个苹果新款手机。

“那按照白游你说,普罗大众的生活是什么样子?”魏铭问。

“其实我也不怎么清楚,因为我的收入实际很难共情大众的消费水准。”黄白游说,“就好像魏导你应该很难理解,为了每天节省二十多块的打的费,然后挤地铁对吧?”

“……”魏铭沉默半晌,“我出行自己开车。”

“魏导想拍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百态我支持,因为现在这种剧本很少,只要搞得好,我们工作室的投资肯定能挣钱。”黄白游说。

“但既然是拍摄底层劳动人们,是不是要真的拍摄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否则有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