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一转,就说起了村里办小学的事儿。

以今年兴旺家具厂的经营状况,村部年终分成2万块,是笑眯眯的事儿了。

所以盖所小学,问题不大。

而问题大的是,没老师。

县教育所,连一个带编制的老师都派不来。

虽说一口井乡挨着县城,梨园村又离乡里不远,可对城里老师来说,就是穷乡僻壤的没人愿意来。

吴远给老丈人递了支烟问:“就不能招几个民办的么?”

“民办有,不难找。”杨支书扑扑地连抽几口道:“葛瘸子,董斜眼子,都说好了要来。”

吴远失笑道:“就没个正常点的老师?”

“有啊,咱村四队里老宋的闺女,宋春红,一直在辛庄乡小学代课。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有这个机会,巴不得回来呢。”

吴远好奇道:“就不能给人弄个带编么?”

“难哪!”杨支书无奈摇头,一副一言难尽的样子。

吴远也不多说,只是提议道:“到时候,村里多补贴点钱,别让教书育人的老师们寒了心。”

“早知道这么难,我当初……”

“别这么多,爹。办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我能不知道么?”杨支书又是一叹。

吴远看出来了,忍不住笑了:“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就直说。跟我你还拐弯绕圈子干啥?”

被当场揭破,老支书也不由脸色一红道:“不是爹胳膊肘往外拐,实在是真的困难。就算学校盖起来了,老师找来了,可学生的课桌椅,老师的办公桌椅,书柜什么的……”

吴远拍拍胸脯子道:“爹,这个咱们家具厂捐了。”

“捐?”杨支书显然也是没想到,“我意思是以成本价卖给学校就成。”

“算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爷俩边聊边商量,就把这事定下了。

赵果在一旁听得真切,心中是暗自钦佩。

老板做生意是心黑,但做善事向来是不留余力。

几百套桌椅,外加十几套办公桌椅,书柜什么的,单单材料费就不少钱呢。

老板说捐也就捐了,一点含糊都没有。

如此优秀的私人老板,为什么要打击?为什么总查人家账?

没道理嘛。

吴远和老支书定完了这事之后没多久,刘慧从家里打来电话,说是暖气片什么的都送来了。

转身从木工车间那边,叫上老代,俩人直奔家里。

老代虽然年纪比吴远大不少,但吴远给家里搞这一套,他是真没见过。

就靠这么一个比煤炉大不了多少的东西,就能让家里产生暖气?

然而等到他配合吴远把炉膛装在灶房一角,跟预留的供暖上下水管一接,这边几十升的塑料水箱一上墙,他忽然觉着,没准还真能成。

这边水路循环建立好。

转头进入各个房间,钻孔,上暖气片和开关阀。

等到一应安装完毕,吴远又检查了一通,都快临近下午三点了。

第219章 讲政绩不如你,论盈利真未必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