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把1000块彩礼如数收下,烟、酒、猪腿和鱼,各退了一份回去。

这是本地应有的礼数。

谈到这里,熊刚和吴秀华原以为此行也就差不多了。

不曾想杨支书反而主动提起问:“熊老弟,依你看,俩孩子这婚事什么时候办,该怎么办?”

熊刚一听,先稳了一波:“这事杨老哥,你说一我不说二。能办到的要办,不能办到的,创造条件也要办。”

杨支书徐徐道:“依我看呀,趁着年前的好日子,趁早办了。我这小闺女,年纪不小了,换成别人家,都抱孩子了。”

“爹!”

这时候,又轮到杨落雁不依了。

事情发展的太快。

还不容许人假模假式一回么?

熊刚以退为进道:“年前也没几天了,匆忙操办起来,会不会委屈了弟妹?”

不等杨支书回话,杨落雁就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两条麻花辫随之甩起来,还真打到自己脸了。

吴秀华就笑。

只觉得这个弟媳妇傻得可爱。

杨支书大手一挥道:“不委屈,不委屈。家里嫁妆早就准备好了,现成的,也就是买买三大件,置办几身新衣服。小吴那边,布置新房,打新床之类的,需要帮忙的话,直管言语。”

一听老杨头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

熊刚自然也不能缩卵子,“杨老哥,有你这话就够了。幺弟那边,我来办。办不好,杨老哥你拿我是问。”

话讲得对路子了,双方亲家差点没坐下来喝几盅。

老杨头家里确实还没吃晚饭着呢。

杨支书也催着媳妇去准备了,但熊刚和吴秀华说什么也不能留下来吃这顿饭。

人家可以客气让一让。

但咱不能心里没这数。

离开杨支书家,俩口子照例去了老家。

这么大的喜事,不能不让幺弟知晓。

于是隔着老远,熊刚便‘幺弟,幺弟’的喊,直到看见吴远捧着碗玉米糊糊边吃边出来,这才大喜道:“幺弟,你要娶媳妇啦!”

吴远捧着碗筷,嘴边的糊糊都没来得及擦:“杨支书那边同意了?”

熊刚等媳妇下了车,这才下了车,支好二八大杠道:“如你所料,城里那人还真是个病秧子。这家伙把杨支书气的,我跟你三姐又趁热打铁,一碰就糊。”

“呸呸呸!”吴秀华连忙道:“你以为打麻将呢?那叫一拍即合!”

吴远一瞧三姐手里提的猪腿和大鱼,心里早明白个七七八八。

要不说三姐和三姐夫最会做人呢。

杨支书肯定觉得倍有面儿,高兴之下,哪还有不答应的理?

熊刚看见幺弟碗里喝的玉米糊糊,不由舔了舔嘴唇:“还有没?我跟你三姐都还没吃呢。”

“巧了,今晚刚烧的,还有大半锅哩。”

“正好,我们边喝边聊,看看你这婚事怎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