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林济刚刚更新了一条博文,很长,标题却第一时间吸引了田尧的注意——《什么是编剧的创作导向》。

闻庆道:“写得很好。”

两人这会儿正在路上走着,田尧毫无形象地往路边一蹲,开始读林济这篇文章。

才看到第一段,田尧就忍不住拍着大腿。

那位名编剧把林济乱喷了一通,但在田尧看来,对方整整四篇长文,却不如林济一篇文章来得震撼。

林济整篇文章没有离开“观众”这个词。

观众所喜欢的,就算不是一些业内人士眼中的高雅艺术,就不配喜欢吗?

为什么不挖掘观众所喜欢的题材,却将批判观众的品味放在第一位?

艺术不只是阳春白雪,能够丰富观众的精神世界,本身就尽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

林济盘点了各类题材的出色作品,从黑白默片的年代到各国、各个年代为人们所喜欢的作品,科幻、喜剧、荒诞、恐怖、爱情……这些作品或曾遭受抨击,或一夜爆红,它们能够存在,本身就有长红的理由。

林济阅片无数,自身又有足够的编剧经验,在理论上,他自认不输给任何人,他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上对作品的理解,不知不觉中越写越长。

这几乎是他编剧生涯中对“好作品”的全部总结。

他倒不是不能接受那位前辈编剧对自己的批判,可在林济看来,既然是檄文,就该写得慷慨激昂让人热血沸腾,而不是一段逻辑不足的文字,再加脱离编剧一线却自以为是的妄想。

在这篇文章里,林济添加了自己作为编剧所经历的、所看到的现实。

“一集五千块,可以买断一位编剧的心血。”

“我们怀揣梦想进入这个行业,幻想着把自己扁平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影像,没有人愿意制造活该被人嘲笑的垃圾。”

林济已经脱离了一集五千块的范畴,《战神返乡》让他获得了足够多的利益,集数增加之后,稻米视频方面更加慷慨,可在打出这篇文章的时候,林济却想到了原主的遭遇,想到了那些并不在创作一线的人的高高在上。

……

林济的日常并不是喷人,他的微博没有一篇长文,更没有所谓的专栏,他取了《什么是编剧的创作导向》这么大的文名,刚点进去的网友都有嘲笑他的想法,可读完他这篇文章之后,网友们却都说不出嘲笑的话了。

林济这篇长文里没有提校训,没有对同行的谆谆教诲,却都是作为一线编剧最朴素的文字。

这不是一篇读了叫人飘在空中的文章,却沉甸甸的,脚踏实地的,叫人重燃对于创作的热情。

那位名编剧的专栏阅读量并不低,写出来的文章似乎也言之有物——前提是没有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