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杜牧咏史很大程度上是带着一种理想主义去思考的,更多地是站在文人角度,赤壁之战曹操胜不过孙刘联军是事实,而项羽视人命为草芥,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讲他的失败都是必然。】

【我们都说历史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或许没有那偶然的运气,必然会来得慢一点,但是你猜为什么必然叫必然呢?】

曹操瞬间黑脸。

他如何就胜不过孙刘联军?

什么必然偶然,他只信人定胜天!

罢了,过去之事都只任他过去,他会让世人知道,最后胜利还是属于他们曹氏的。

【针对杜牧写的《题乌江亭》,王安石在路过乌江时进行了反驳,写下了《乌江亭》一诗。】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他认为垓下之战败后,项羽已经大势已去,“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虽然江东还有人才,但不见得能再和项羽卷土重来。】

公元202年,汉五年。

说起这事情,感触最深的还得是刘邦。

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是有运气的。

他也不知道若是项羽还在,自己最后能不能坐上如今的这个位置。

但是他很清楚的是,如今大局已定,他胜了那就是他胜了,不管别人如何假设,那都是他胜了。

【王安石的这首诗仿佛是来打破我们对于一代霸王的美好幻想的,他站在政治家的角度,十分冷静地说出了他认为的观点,既是对前人的质疑,也表现了他自己的睿智。】

百姓们不明白为何这些后世之人会这般崇拜项羽。

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个人啊!

他虽然骁勇善战,但是他并不顾百姓死活啊!

如今汉王称帝,时间虽不长,但他们的日子已经慢慢好起来了。

他们不想从前那样的日子,他们庆幸项羽乌江自刎了。

至于他的那宁死不屈,就让后世去崇敬吧。

【王安石有很多咏史诗,也写了很多对古人的看法,他还曾写过一首《杜甫画像》写他心目中的杜甫,像王安石这种偏向于现实主义的文人对杜甫多是推崇的,而他更称得上是极其崇拜。】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还以为元白众人对自己的偏好已经很明显了,没想到这王安石对自己竟是极其崇拜。

他也开始期待王安石对自己的看法了,当然,他也期待自己是不是能为王安石的变法提供什么支持,哪怕只是心里的支持。

【“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他认为杜甫的诗都跟万物元气一样,我个人理解意思应该是能给人带来力量。“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其力量可以撼动天地,表现出来的雄壮坚毅是常人能以达到的。从这几句来说,感觉还是挺客观的,当然了,也不是说杜甫的诗歌真的能撼动天地,就是夸张中的一种客观,这种力量是来自心理上的,而非现实意义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