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首诗不可能只简单地表达一种感情,起初是想写两人的感情还是写那段凄惨的历史似乎也并非那般重要,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人们在读到这些作品时理解到了什么。

如今看来,后世远比他想象的理解得更加深刻,这足够了。

【前面两大段写实,后面便转向虚幻,满带浪漫主义,得知李隆基思念杨玉环,于是便有一个道士帮他寻找,“……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这些就是寻找的过程,经过上天入地,终于在海上遇到一座仙山,“……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杨玉环的小字就是太真。】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杨玉环没死而去了日本的缘故。】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经历过这一遭,杨玉环才不相信他会那般耗费精神地为自己谋划。

他为了自己的快活,或许可以变着法地去做,但若这事情影响了他的江山和性命,他才不会瞧自己一眼。

待自己死后那半分的伤心又有何意义?

【直到这里其实才真正像是一首爱情诗,但还要接着往下看,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此处与其说是想象,不如说这是李隆基的一场梦,李隆基在思念杨玉环的同时,杨玉环也思念着他,“……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两人好不容易得以重逢,再次相见,衣袂飘舞间,仿佛回到当年表演霓裳羽衣舞的时候,“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这个舞曲出现,说明李隆基很想再回到当初那坐高位、赏乐舞的岁月的。终于得见情郎,杨玉环开始诉说自己的苦痛,“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原来她在仙山也过得并不怎么样,“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在这地方断情绝爱,可谓是度日如年,“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此时的杨玉环已经无法回到人间,于是以旧物寄情,“……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只希望还有机会能再相见,“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李隆基承认玉奴在自己心中可能是重于那些女人,可定然不会这般。

想来是如同幕中女子说的,夸张了。

但幕中女子说的那些话却正好戳中了他的心。

失去了玉奴,他顶多是烦躁几日。

可若是失去了江山,那恐怕与杀了他没什么区别。

【临别了,两人继续依依不舍地说着只有两人能听懂的誓言,“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等到七月初七,他们再会,“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七月初七本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历来受到古代男男女女的重视,而这个长生殿后来也被洪升改编为了著名戏剧《长生殿》,讲的依旧是两人之间的故事。】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两句表现两人之间矢志不渝的爱情,也成为了千古绝唱,“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天长地久终有结束的那一天,只有这恨是无尽地绵延下去的。】

这首诗流传千年,几乎读书的人都是读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