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也不明白为何要纠结于此,怎么死的似乎也不重要吧?

人都已经没了再纠结又有什么用呢?

骊山内。

听着幕中女子分析自己的死因,杨玉环多少心中惆怅。

虽然表面她已经可以做到无怒无喜,可这心中却是难以控制。

【但是这不能完全说明杨玉环就一定是死于叛军,我觉得文学作品有时候是带有夸张的,被缢死和见血而死,那显然是后者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而且诗词也不一定可靠,但是如果死因真是如此,那指的应该不是安禄山等人的叛军,而是指的陈玄礼等人指挥的杀了杨国忠的士兵。】

“这后世女子是不信你?”李白饮了杯酒才问道。

杜甫倒是浑不在意,“说什么信不信的,她未曾亲眼见到,不过是猜测,而她说得也不是没道理,我们总会在诗中添些夸张之物,是吧?”

他笑了笑,没再继续说,再说了,巨幕中女子所说,事情发生时,他应当也不在附近的,所以他也是听说,说不可靠,也没什么问题。

很多时候,他们所知道的,那都是人家想让他们知道的。

李白不置可否,论夸张他自然是懂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她是吞金而死,而这种死法就跟她在佛堂死一样,都是属于唐玄宗同意的一种死法,即便是被迫同意,只有被叛军杀死,那这样做反映出来的李隆基对于杨玉环的感情与他下令杀死对方反映出来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只可惜这些我们也不能百分百确定。】

李隆基眉头皱了一下。

他太清楚自己了。

若是真遇到那种情况,那他定然是会舍弃玉奴的。

即便现在他不承认,估计也没人会信他。

毕竟如今玉奴都已经被他给送走了。

可这又如何,军中安稳难道不比一个女子重要吗?

【除了这些,还有一种不怎么受人认同的说法,那就是杨玉环没死,而是被人悄悄地送去了日本,或许是当时的李隆基想了什么办法让她假死脱身,又或者是阴差阳错的原因导致了这样的事情,但是按理来说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当时的哗变,李隆基必定是重点关注对象,而杨玉环作为他的枕边人肯定也在他的左右,这么一来,想要搞什么小动作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说什么不可能。

只要他想,还有不可能的事吗?

李隆基憋闷,总有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感觉。

可偏偏如今这失还未失,可众人都知道他失了。

【所以这很有可能是民间传说对于此事的一种理想化的猜测,通俗的来说就是有人对这故事进行改编,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塑造成得感天动地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人们喜欢的大团圆结局的故事。】

【古代的同人文作者那可是不得了的,像冯梦龙,像罗贯中都是此类,他们的作品那简直是令无数人嗯……称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