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众人不大明白。

但确实早在一听到李清照这诗句就仿佛能看到那些场景似的。

女子在先前说李白等人时,也夸过这样的句子。

这样情随景动的诗句才是最好的。

【这样的作品确实是当时许多文人士大夫写不出来的,其实在当时那个年代,写诗填词被赋予了许多的功能,如求谒,诗词中掺杂了太多的东西之后就容易变味,所以像李清照这种清新的词反而显得更加珍贵。】

许多文人突然就被击中了痛楚。

他们写不出来这样清新的词句,难道就是因为他们总要求谒应制一类的作品?

然而,他们又有什么办法,不过是身不由己罢了。

很多时候他们其实也在想,若是自己是个女儿身,整日立于闺阁,是不是就没了这如此多的烦恼,也不必为生计而烦忧,自有男人们在外顶着。

可仔细一想,连出门都被束缚,还是忙把这样的心思给收了回去。

第99章

李清照

【其实许多文人对李清照的评价略有偏颇,李清照并非只会写一些闺怨之作,对于国家大事她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已经重用岳飞的赵构觉得一切都顺利起来。

毕竟幕中女子除了岳飞之事都没再提到过他,他跟其他人的想法不一样,他觉得没提到自己反而是个好消息。

若是能有秦皇汉武那样的称赞当然好,可显然自己没有,便也不用强求太多。

至少他在后世是南宋开国皇帝,这等称呼已然不错了。

听了幕中女子的话,他不由得感叹,“所幸此女并没有进宫。”

他是知道李清照的,确实是才女。

若是她进了宫,在后宫惹出些乱子怕是难以平息。

莫想重用此女之事了。

【说起这个又要从安史之乱说起了,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由,自范阳起兵,安史之乱,此次反叛来势汹汹,打了唐王朝一个措手不及,不久后洛阳失守,第二年长安失守,直到公元757年至德二年,才又收了回来。】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近来遇到了不少嚼舌头根子的奴才。

一开始气得不行,可久而久之却发现有些奴才就是拿他的事自己充脸子,他也不责怪他们,只是轻咳两声 盯着那些奴才看几眼,对方自然就唯唯诺诺地话都不敢说了,甚至还有人被吓尿了裤子。

自从看到那场景,李隆基对这点事完全失去了兴趣,他越活越回去了,居然以此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