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给百姓喘息的机会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这点他还是很清楚的。

如今仔细地看了这几次的巨幕,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

减免农业税是对的,只要国库有银子,就不能把百姓逼得太紧。

【这首诗是杜甫比较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写到的内容十分丰富,揭示了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下唐朝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现状,社会资源分配过于悬殊势必会引起混乱,这时候由上而下改变现状的那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变法改革,而像这时候的唐朝统治集团腐朽的情况下,自下而上来改变现状的就基本上是两败俱伤的血雨腥风。】

【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点不同,安禄山等人当时还是属于“骊山内部”的人,咱们为了过审,这儿用词隐晦一点。虽然天宝年间这个社会矛盾已经很尖锐了,但是还没有到需要推翻整个唐王朝的地步。】

【而安禄山等人的谋反那是内部的矛盾激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人都是胡人,他们这次的谋反也算是一次入侵,不管是哪个角度,都不是为了解决如今的社会问题。】

【换句话来说,假如安禄山谋反成功,百姓们的日子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对于百姓而言只不过就是换了管自己的人,那安禄山应该还不如李隆基。】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应该?

安禄山也能与他相提并论?

李隆基感觉自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

若是没有安禄山,他现在也不会在天下人面前受这般耻辱。

该死!

“过审何意?快记下来!”

【然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没有安禄山,也可能会有别人,因为在这个时候叛军虽然已经起兵,但是消息还没传到,杜甫他们都是不知道的,但是杜甫却写了这样的诗。】

【或许杜甫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洞察社会危机,但那也总要有让他观察的社会现实。】

【而正如他所言,“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百姓真的已经很难了,若是没有安禄山,李隆基还是像往常一样只顾享乐,任由杨国忠那样的人到处打仗,唐王朝迟早要完。】

“咳咳!”

李隆基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

唐王朝迟早要完。

不可能,他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兵权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能好大喜功,不能贪图享乐,不能听信小人,要减轻赋税……”

他一句一句小声念叨,就像是疯了一样。

【在这首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叹息,表达了自己的忠君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