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9年,元符二年。

如今仿佛一切都正好, 苏过也长大了,早可独当一面了。

窗外的树十分茂盛,随着风沙沙作响。

生机盎然,只是自己已然老了。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算了吧,自己在这世间还能存在多久?为什么不顺着自己的心意,管它什么生生死死的?】

【这句话其实它的意思就是人生苦短,别再为难自己了。跟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轼无不赞同。

他本就是因为读了许多的陶诗,才有了那番心性。

陶渊明就是他的良师。

若无陶渊明,他在贬谪路上的这些年绝不会有如此收获。

公元811年,元和六年。

李贺这几日愈发想得透彻些了,连带着好像身体都好了点。

人生苦短,自己气闷总是害了自己。

自己为何要为难自己呢?

奉礼郎之职虽比较清闲,似乎谁都可以做,但自己这个身子能献一份力,已然不错了。

便如此吧。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绪不宁呢,想要去做什么呢?】

【这里一般认为是陶渊明对自己的质问,紧接着上一句顺心而行,意为不必去想那么多了,但三月个人觉得,陶渊明虽然此时已经对官场失望,但是他个人对于自己的仕途还是有遗憾的,毕竟一开始是带着志向宦游,最后用一事无成来形容可能过分了点,但基本可以算是没什么建树吧。】

东晋。

陶渊明感觉自己的心里被狠狠地扎了一刀。

他是看出来了,此女什么话都敢说的。

毕竟先时她还说某个皇帝大猪蹄子呢,虽立马改了口,但终究是说了。

而自己不过一届乡野村夫,说了也就说了。

再说,说的也是事实。

公元1028年,天圣六年。

柳永叹息,自己比那时的陶渊明还老了,甚至还没做过官呢。

若到了女子所说的那时,自己还未能考中进士,那干脆也归隐好了。

大隐隐于市。

这江南风光也不错,届时便到苏杭定居。

不过,再试一次!

【还想要什么呢?“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富贵荣华他不追求,看得出来只要有杯酒陶渊明应该就能满足了。修炼成仙也不大可能。帝乡是指的神仙居住的地方,《庄子·天地》有“乘彼白云,至于帝乡。”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