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现在都已经清楚的明白屈原在此诗歌中蕴含的感情,还沉浸在那悲伤的氛围当中,又觉得这花草美人似乎也没那般重要了。

可是此女却又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当真奇怪。

【《离骚》中一共提到了秋兰、江离、木兰、申椒等多种植物,其中分为两类,一类香草,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恶草。】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这其中兰芷荃蕙都是指的香草,而茅则是恶草。兰芷失去了他的芳香,荃蕙也都变成了茅草。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得出,兰芷等香草就是指的他自己,因为奸臣的陷害,他成了一个罪而流放的人,而原本充满香草也就是如他这般高洁人才的朝堂如今也全是奸佞小人。】

【我们理解了这一句,其实很多就都能同样地去理解了,再比如,“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这里就更加明显,表面看就是花椒谄媚傲慢,而茱萸也想冒充香草。但这里的花椒我们一般认为他一方面指的是奸佞小人,一方面也特指楚怀王宠臣子椒。】

早在听到三月单独把这一句拎出来的时候,子椒心里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他还以为这么久没提到自己,幕中女子当是放过自己了,没想到竟在这儿提出来。

看到众人投来的目光,他扑通跪倒在上官大夫的身边。

“大王明察,臣冤枉啊!”

熊槐扶额,叹息一声,冲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一言不发。

如此子椒更怕了,想狡辩可大王丝毫不给他机会。

他不由得心中更恨屈原,作诗就作诗,写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作甚?

【在诗中提到植物并非屈原独创,毕竟诗经中的各种植物也不少,屈原以香草为喻也是继承了《诗经》中的比兴。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如同神话也是来自于生活一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成为了文人们的素材,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让植物成为他们的第一手文学素材。】

【但这以香草作喻却是屈原的创造,以此还影响了后世不少的文学作品。例如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中“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作者以杜若自喻,展现自己出众的才华,结合后面诗句表现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苦闷。】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武则天坐在龙椅之上看着手边方才被呈上来的《登幽州台歌》,又反复在心中品读好几遍。

此子有才,可这一张嘴着实可恨。

罢了,如此倒是显得她有眼无珠、嫉妒贤才似的。

她冷笑一声,说道:“既然他有此报国之心,右拾遗职位尚且空缺着,便让他先回来吧。”

身边宦官都知道她是嘴硬心软,忙上前附和。

虽然武则天对陈子昂不喜,可这巨幕之中居然提到了他,而且听起来带着夸赞之意,那也算是喜事了。

只是这李白、白居易、元稹又是何人?

还有新乐府运动又是何意?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美人意象,就《离骚》而言,此诗之中的美人意象就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自喻,另一个方面是比喻君王。这个意象我们可以分开单独讲解,也可以整体来分析。】

【首先单独举例,自喻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那些女子嫉妒我的美貌,就造谣污蔑我荒淫无度!这里的众女就是指的那些奸臣,那些奸臣嫉妒屈原,所以在君主面前污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