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轻笑一声,“我若有此本事,早已将尔等奸人全部铲除,何故多此一举?”

此话说得让人难以反驳。

若屈平真有那不轨之心,何不直接让幕中女子说自己才是未来的天下共主?反而说天下将是秦之天下。

即便有平日与他不和的,也完全没理由怀疑屈原的爱国之心。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解其意,有人说道:“此当《周礼》所记,赋、比、兴此三者也。”

“前段 直述乃赋,而此段以求女比屈左徒追寻君主乃比1,女子当是挑拣紧要处以解释。”

闻言熊槐微微颔首,“屈卿以为如何?”

屈原躬身道:“臣深以为然,此外,此亦当女子所言‘意译’之意,并非逐句解释,而是解其深意。”

他这么一说,众人恍然大悟。

这样确实解释得通了。

【大家可以看到,这一段里面提到许多神话意象,比如望舒,给月神驾车的神、飞廉,就是风神,还有雷师,也就是雷神,等等。】

【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古代神话以《山海经》为代表,其中提到了许多神话形象,从《诗经》开始就一直是文学家们的宝贵素材。】

【比如曹植的《洛神赋》、吴承恩的《西游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些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神话故事的影子。】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邺城。

曹操望着巨幕,有些不敢确定地问手下的人,“此女所言曹植,可是子建?”

他虽语中存疑,可面上表情却掩盖不住的欣喜,那可是他曹操的儿子!

儿子从小聪慧,他岂会不知,想不到还能流传后世,也不知那《 洛神赋》是何等佳作?

也不知自己的诗作可有被后世记载?

自己的《龟虽寿》里不也有神龟和腾蛇的形象?

曹操虽知儿子有出息,可他从未听过什么《洛神赋》。

正想叫人唤曹植前来,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

“来人!铜雀台已成,叫上吾儿和元瑜2等人铜雀台摆宴!共赏巨幕!”

【从前面两段我们可以看出,因为在现实社会中作者不断地遭受打击,于是他转而投向神话中的那些神人神女,可上下求索仍旧失败。】

【但屈原仍旧没有就此放弃。】

【第三段从“索藑茅以筵篿兮。”到“蜷局顾而不行。”就写他继续追寻理想。】

【我转而开始祈求楚国一向信赖的巫神,巫神降临为我讲了许多明君贤臣的故事,告诉我应当另寻他主,应该去寻找更加贤明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