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页

对食 若然晴空 975 字 2个月前

至于一主帅一副帅的事情,众人包括长青都没有想过,姬镇和姬威虽是父子,一脉相承的只有带兵打仗的天赋,他们带兵的习惯其实是互相矛盾的,姬镇太稳,多打硬仗,姬威则好奇兵,擅攻城,两人同时掌兵反而是坏事。

长青和乌选想的差不多,他和那位宁骁侯并没有见过几回,然而宁骁侯沿海带兵时却着实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让他跟在后头擦了好一阵的屁股,他深知此人天马行空的心思,这样的元帅去平乱,不说平不平得下来,就是胜了,他还担心他转头打进皇城。

内阁商议了大半夜,孙朝远却出奇坚持自己的想法,实在是因为国库撑不下姬镇那样的打法,哪怕算上朝廷每年的税收盈余,至多三年,三年打不下南疆,朝廷的国力就要崩溃,姬威打仗一贯好速战速决,最合他心意。

事情没法再拖,只能略微折中,由姬镇率领北地厢军二十万,姬威领南地厢军十五万,合兵平定南疆之乱。

朝廷就在北地,这也是考虑到了姬威的性格,让他带兵经过京城周围,实在是件危险的事情,再加上沿海之战,大部分南地厢军都是姬威带过的,也更好磨合一点,孙朝远叹着气,看了看户部兵部送来的章程,只觉得头都要大了。

第97章

所谓多事之秋,农耕过后才是出兵的好时节,如今正当夏日,一场战事下来误了秋收得不偿失,这也是孙朝远苦恼的缘故,这会儿打起了仗,等到年底税收银子肯定要大大缩水,朝廷国库本就不丰,哪里及得上南疆多年经营。

景王自然要比孙朝远更懂这个道理,他筹谋多年,积攒下的家底撑得起他的战事,误一年秋收不算什么,朝廷却不成,伤敌一百自损八十,也是一出好计。

南疆自蜀地起兵,消息传到京城,再有京城发明旨到西北,再到集结兵力,其中花费时日不短,哪怕是以最快的速度,也花了整整十日,这十日间南军连克三城,所到之处朝廷兵马溃不成军,如入无人之境。

朝廷太平了太久,哪怕上头年年换皇帝,底下的将士百姓却是没什么感觉的,盛世安稳,好吃好喝养着的兵马,遇上强敌就溃败,实在是件很能理解的事情了。

朝廷旨意传到西北,西北军中却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激愤,当着钦差,姬镇没说什么,姬威跪了半天就是不接旨,让姬镇踹了一脚才反应过来,他看着钦差手里的圣旨,脸色变幻不定。

姬家父子赶赴蜀地平乱,西北军暂由周疆率领,这是从天而降的惊喜,周疆脸上激动得发红,听见动静才发现姬威跪着没动,连忙压低声音道:“少将军,快接旨啊。”

姬威没搭理他,单膝撑着想要站起来,被姬镇一刀背按了下来,姬镇沉声说道:“接旨。”

“爹,王爷他……”姬威一句话没说完,姬镇喝道:“接旨。”

姬威握了握拳,按住姬镇的刀背,霍然起身道:“这旨我不接,我没那个脸。”

钦差的脸色已经有些变了,姬镇冷声道:“今天你不接旨,我就没你这个儿子!”

姬威的脚步一顿,他回头看向姬镇,姬镇的脸色很严肃,二十年如一日的严肃,他活了二十几年,从来没见过这个男人对他有一丝疼惜,然而这是生他养他的父亲,下旨的是姐姐的儿子,姐姐辛苦了一辈子,到最后就只剩下这么一条血脉。

可是他没法接这个旨,他幼年随父出征时还握不动家传的梅花枪,十几年来不知生死几轮,性格完全由血与火的战场铸就,他或许不是个正常的人,但他绝对是个合格的武将,士为知己死,将为主君死,这是姬镇教他的,他想让他和他一样,用一身的血肉忠于那个腐朽的朝堂,让那些尸位素餐的蛆虫吞吃干净他的全部。

就在这个恰巧的时候,景王出现了,姬威没什么旁的想法,他只知道景王出手之后,他的将士没有一个饿死冻死,他的弩箭不会在战场上一射就断,他的攻城军备不会出现在对面,他承认做到这些很轻易,然而除了景王谁肯去做这些?对一个武将来说,这些就是全部,一个给了他全部的人,认他做主君,是多艰难的事情吗?

若不是江承死得早,若不是姐姐的儿子坐上了皇位,他早就追随景王而去,如今哪怕就是待在西北他都良心不安,让他上阵,不如让他去死。

姬镇也能猜到姬威的一些想法,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姬家人都是死心眼,认定了的事情,撞了南墙也不肯回头,非要在南墙上一头撞死才干脆,姬婉是这样,姬威也是这样。

钦差压根就没想到姬威竟然能抗旨,不管抗旨,他还转身就走,当着姬镇的面,当着西北那么多将士的面,当着他这个御赐钦差的面,这要是追究起来,杀头都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