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

对食 若然晴空 963 字 1个月前

长青入朝这么久,他们原先一直防备的东厂擅权之事从未发生过,之前赈灾之事更是让他背了一回锅,至今骂名犹在,算起来不是东厂对不起内阁,而是他们内阁对不起东厂,因为宦官的名头,他们本能地防备他,却忘了他也才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

事情敲定,长青也就不再就此事发表意见了,只是和众人一起估算了一下这些日子城外难民的数目,精打细算地调遣了一批粮草和入冬衣物,确保城外的难民不会受冻受饿,能够稍微缓解一下局势。

等到事情商议完,全都列出章程了,众人才习以为常地整理出来上呈中宫,就连孙朝远这个首辅都没发觉,他们已经越来越习惯遇事自己拿主意,等到解决完了再不痛不痒上报给江承了。

江承更没发觉,入他眼的尽是处理好的事务,即便让他自己来,也找不出更好的方案,省心又省力,只是这回他看着上呈的奏本,看着上面整整齐齐列出的章程条例,看着里头众人自问自答般的解决方案,不知道怎么的,心里总有种怪异之感。

第78章

定了出城事宜,长青也不是爱耽搁的性子, 何况他也放心不下城外的情况, 带了人骑马出城,接了宝儿, 去京畿大营调兵。

安顿难民不是小事, 总也不能让得了疫病的难民就那么躺在棚子里等死, 征得了内阁的同意,调遣了京畿兵力之后,拜别满口推脱之词的宋宁, 长青让人把城外连成片的庄子宅子征来,由户部查询户籍, 给予一定补偿, 等到疫病过后, 再行归还。

其实这还真没操什么心,皇城外的宅子不便宜, 大部分是官员外宅,知道轻重缓急,少部分的商贾之家也没那个胆子和朝廷杠上,而且难民大批涌来, 城外迟早要疫病连天,消息灵通的人家连补偿都不要,收拾了细软进城躲风头。

头一批的难民不多,有大军镇压,很快被赶进宅子里, 户部这一回给银子给得大方,难民有吃有喝,放在平时也是消停了,然而这一遭疫病来得凶,当晚就死了十来个人,第二天新一批的难民赶到,两下里一合计,又闹腾了起来。

长青原本想把宝儿安置在城里,但是宝儿不肯听他的,疫病又是近身才会传染,她整日待在宅子里不出门,料想不会有事,只得依了她。

宝儿不肯走,宅子里却是空了一半,长青也没心思去管那些人,让他颇为意外的是,王容的那些学生里,最滑头的金望江却是带着好几个人留了下来。

隔着一道院墙就是难民的住处,有时候半夜里都能听见外头的哭丧声,宝儿怕得厉害,几次都求着长青不要出去了,这次的疫病是要人命的,看她惊惶模样,长青无奈,却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把难民拦在城外是得罪人的差事,几乎有些地位的官员都不会想蹚这趟浑水,他不出去主持大局,只怕连京畿大营的将士都要乱了。

得了疫病的难民最开始会在身上显露出红斑来,等到红斑蔓延到脸上,就是死期将至了,得了病的难民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得了病,仍旧同没得病的人同进同出,就会造成更多的人被传染,疫病大多通过口鼻唾液传染,长青让人每日为这些难民脱衣检查,虽然繁琐,但确实隔离出了不少得了疫病的难民。

脚不沾地忙了几日,终于把前后到达的难民隔离开来,得了疫病的单独安排在一起,有专门的医工照料,没得疫病的也要日日检查,虽然仍旧会有漏网之鱼,但情况比起之前要好得多。

能够逃难过来的大多数都是健康的,被隔离出的那一小部分,实在不是长青心狠,如果可以,他是真的想把这些人一把火烧死,太医院的药方遥遥无期,这些人连日哀嚎,死状可怖,这样活着,还真不如死了。

城外的局势在雷霆手段下控制住了,虽然外头咒骂声不绝,但情况无疑开始好转,疫病不是其他,在药方没有研制出来之前,得了病只能等死,然而难民不这样觉得,尤其是那些得了疫病被隔离的,对此长青也无法。

来之前他就知道,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难民一心想要进城,是想让朝廷重视他们,从而为他们医治,但现在朝廷也拿不出救人的方子,难民却不知道,在难民的眼里,他所做的无异于把人拦在城外等死,能得到理解就怪了。

连着过去了小半个月,早一批被隔离的疫病难民已经死去,新一批的难民赶到,又查出百十来个身有疫病的,长青不知道往城里催了多少次,然而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太医院仍在研究。

眼见着城外的难民已经积压近万人,京畿大营每日巡查都忙不过来,长青的心里有了更深的担忧,这担忧和谁都不能表露,他能做的只是每日赶赴第一线,尽最大的可能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