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

楚正越于开明四十三年丧父,在与两位庶兄相残的鲜血里,站在北海的顶端,成为北海新一任的王者!

谁更治下有为,谁更有才干,谁更有智谋。是谁,更强大。

在今天,得到了验证!

楚正越送楚灏和叶凝欢离开北海后,即趁东临无主、瑜成疲软,分两路将先锋营兵马四千五百驻于京城四周,以窥伺京城。兵行诡道贵于神速,且宜精不宜多。带着叶凝欢回来的途中,让陆霜凌知会旧部并连同北海藩兵,联络协助当时一并逃亡的赵逢则等人。

归京当晚,叶凝欢见到了楚灏的表兄,太后的亲侄王祥。叶凝欢将泊阳河之事告诉王祥,并提醒王祥皇上已经动了杀机,要趁王氏诸子进宫朝贺之时一举尽歼。

诸臣入宫,需解甲胄摘兵刃。肉掌难抵刀锋,大内高手林立,就算王家的儿郎再能征擅战,也要步东临王后尘。

王祥早知皇上有图谋,只是未想到皇上会如此狠毒。楚灏的逃亡,对王祥而言是件好事。皇上拿不着丁景隆,就没有论罪王氏的机会。但却未曾想到,皇上即便不能明着论罪,亦想暗诛!而这暗诛的日子,居然是太后千秋佳宴之时!

王家人也不是傻子,自然懂得分辨时局。现在刀架在脖子上,再不当机立断选择强势的宗室合作,即全家呜呼。

王祥与楚正越一拍即合,之后各自准备。与皇上比快,比隐蔽,比计谋,比诡兵之术。

这块玉佩,是叶凝欢弄好了交给楚正越的。楚灏的确在四月中旬见太后时戴过,返回静园更衣后就换下来了。他们走得很匆忙,有些行李未及收拾。

叶凝欢对楚灏日常所佩十分清楚,知道用什么最能打动太后,于是这块玉成了最有震撼力的证物。刀痕血痕都是后来添上的,以求逼真。

太后见了此物,再知王祥已反,与皇上必定亲情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