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零 传授格物之道

“格物便是,通过观察万事万物的发展,从种总结出一套规律来的方法。”

李郸道举了个例子:“比如今钦天监,观天星相,制定历法,指导农耕,便是格物。”

随后又讲解道:“臣此格物,便是观牛羊之粪土,所落之处,来年土地必定肥沃,甚至有菌蕈生长,此乃谷精之草。”

“又观有百姓取河中淤泥,翻晒,用以肥田,而上等之田,又往往是临河之处。”

“此外,臣十五岁时,自北向南游历,所见颇多,其中有一种树老翁,取河中淤泥一团,烈日下暴晒,后取童子尿,掺和入其中,再晒,再掺。”

“最后取出,插入一荆条,三日便生根,五日便生芽。”

“当时臣就问那老翁,老翁道,凡万物之事,不过阴阳五行。”

“人因心火而活,实则是大火炉,五谷属木,遇火生土,故遗之,但是遗之仍然带有火气,会烧草木之苗稼,所以需要在阴凉之处,褪其火气,或者与水相和。”

“而土德厚重,水润二物,故此二物相和,能生木焉。”

“而木自向阳,炎性上行,说是木谷,其实为火谷,故可供人心火气,若是水谷不思,便是要绝命之兆。”

谷隸“此老农是在野隐士也,他在何处?朕要请其出山,指导农事。”

李郸道哈哈道:“圣人若行其德,何怕隐士不出仕?”

“不过臣自此格出一物,随后又在家中试验此事真假,此前臣家中永业田便已经试验过此事,原先亩产不过两石的中田,也可变化做三石的上田。

“臣观地气之变化,发现地气变得厚润,泥如油膏,想来是此物功效。”

李世民听到能增加这么多粮食产量,立马站起来:“爱卿此言当真?”

“不敢妄言。”

“看来此格物之法,是有用之法了,倒不像那些蠢才,学儒学的一身腐朽气,天天家国大事,论来论去,论不到点上。”李世民已经信了几分。

开始思考起那格物之法。

“那练盐之法,你是怎么格物出来的?”

“这倒是要说到练糖之法了。”

李郸道开口道:“民间制糖,以麦芽加入熟糯米之中,然而其中口感有好有差,臣早年炼丹制药发家,便需麦芽糖做和合之剂,因此熟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