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火器

朱慈烺的话语,包括杨文聪在内的众人,都不相信,不过他们不敢反驳,只是脸上都带着敷衍的笑容,朱慈烺很清楚这一点。

这也怪不得杨文聪等人。

明军其实早就配备了火器,京营三大营,其中之一就是神机营,神机营配备的全部都是火器,包括火绳枪、虎蹲炮、将军炮、红夷大炮、弗朗机、火箭等等火器,传说神机营的战斗力强悍,其实不然,朱慈烺很清楚,明末透顶,神机营不可能幸免,且真正重视神机营的,也就是朱元璋和朱棣两位杰出的皇帝,其余的都不咋地。

神机营最大的问题,一方面是烧钱,神机营配备的火器消耗巨大,且需要不断的改进,朝廷难以承受,另外一方面,就是火器进步的速度太慢,譬如说火绳枪,朱元璋作战的时候就有了火绳枪,可一直到崇祯年间,火绳枪依旧没有改进,其缺点非常明显,发射的速度慢,下雨天就和烧火棍一样没有丝毫的作用,遭遇到骑兵的快速进攻,火绳枪就是摆设。

更加要命的是,京城的火器局和南京的火器局,万历年间以后,得不到制造火器的银子,就算是朝廷拨付一部分的银子,也被层层克扣,落到火器上面寥寥无几,这让火器局里面的工匠无法养活家人,慢慢的他们也就死了心,想方设法找其他的营生去了。

穿越的朱慈烺,早就想过火器的问题,明朝的火器种类繁多,每一样说起来都了不得,可真正在战斗之战能够发挥作用的太少,譬如说火绳枪,装弹速度太慢,发生出去的子弹杀伤力太小,对骑兵基本不构成威胁,面对后金鞑子的时候,军士仅仅有机会发射一次到两次,后面就没有机会了,因为后金鞑子已经冲上来了。

研发火器需要大量的钱财,这是肯定的,所以穿越的朱慈烺,一度也颇为犹豫,如果将这些钱财拿来购买战马,配备大规模的骑兵,说不定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改变朱慈烺想法的,还是兵部的一封奏折,上面详细说及了满八旗的战斗力情况,这份奏折天启年间就有了,是内阁大臣孙承宗写的,当时的孙承宗因为要构筑关宁锦防线,所以专门提及了后金满八旗骑兵的战斗力情况,他在奏折里面说了,满八旗的骑兵,基本做到了人马合一,满人自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骑马的技术娴熟,作战训练也是在马背上进行,明军最为强悍的关宁铁骑,正面作战也不是满八旗的对手,而满八旗骑兵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攻城的能力,所以务必要构筑城池,抵御满八旗。

孙承宗的这份奏折,本来是为了构筑关宁锦防线而写出来的,其中对于满八旗骑兵的描述,朱慈烺完全赞同,后金处于北方,气候严寒,土地贫瘠,农牧耕种无法养活人,所以他们极少筑城而居,都过着游牧的生活,以放牧和狩猎为生,马匹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他们骑马放牧和狩猎,其军事素养从小就开始形成。

客观的说,满八旗最为精锐的骑兵,基本上没有什么对手。

如此情况之下,朱慈烺不管如何加强骑兵的力量,半路出家的明军骑兵,最终还是打不过满八旗的骑兵,如果纯粹依靠兵力上面的优势,最多也就是双方持平,谁也无法消灭谁,但这种持平的情形,带给大明朝廷的,就是巨大的无法承受的财力消耗。

谁不知道骑兵的消耗是巨大的,何况还要维持一支数量不菲的骑兵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