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细节

朱慈烺一马当先,曹化淳在他的左边,朱慈炯在他的右边,范景文落后三米左右的距离,范景文的后面是并排的方拱乾和杨文聪,李继周和邱致中在最后,接着就是八辆马车,李邦华、玉环和春梅乘坐马车,马车的后面则是吴孟明率领的一百名锦衣卫。

这是出城时候的队列,真正在野外行军的时候,最前面和最后面都是锦衣卫,朱慈烺等人则是在队伍的中间,且吴孟明还要派遣锦衣卫沿途侦查,看看一路上是不是安全。???

内城不能够骑马,外城可以骑马,但不能纵马而行,大半个时辰之后,朱慈烺远远才看到了前方的永定门。

出了永定门就离开京城了。

京城的外城远远比不上内城,有些地方略显荒芜,譬如说紧靠着永定门的山川坛、太岁坛和天坛,这里是皇帝祭拜天地的地方,也是大明的禁地,周遭几乎没有什么人家。

京城的外城,这一带同样不允许骑马,看见天坛的时候,朱慈烺下马了。

让朱慈烺没有想到的是,乘坐马车的李邦华也下来了,玉环和春梅也跟着下了马车,一行人或者牵马、或者步行朝着天坛的方向而去。

经过天坛的时候,朱慈烺的神色变得肃穆,紧跟着他身边身后的曹化淳和范景文等人,则是低着头,默默的朝前走。

这是天地的威严、皇权的威严,尽管丝毫没有迷信的思想,但朱慈烺同样敬畏,如果他要振兴大明王朝,或者是想着好好的活下去,就要充分利用这份威严。

一行人默默无语走过了天坛、山川坛和太岁坛,没有人左顾右盼,包括朱慈烺。

前方就是永定门,守卫车门的军士,穿着崭新的军服,笔直的站立。

永定门的周围,清理的很干净,看不见一个百姓。

朱慈烺眯了眯眼睛,不用说永定门被清场了,军士也刻意准备了,如果预料不错,永定门外面,还应该有朝廷的官员,代表父皇前来送行的官员,只是不知道是哪位官员。

朱慈烺第一个走出甬道,看见了等候在城门口的内阁大臣、吏部尚书李遇知。

“臣见过太子殿下。”

朱慈烺看着稽首行礼的李遇知,点了点头。

“孤今日离开京城前往南京,劳烦李大人前来相送,孤在这里谢过了。”

李遇知连忙再一次的稽首行礼。

“臣不敢当,臣受皇上之托付,专门前来恭送太子殿下,皇上要求臣转告太子殿下,朝中的事情太多,早朝不可荒废,故而皇上不能亲自前来,皇上期盼太子殿下好好做事。”

朱慈烺对着李遇知抱拳稽首。

“父皇之嘱托,儿臣记下了,请李大人禀报父皇,儿臣定竭尽全力,护卫我大明之江山。”

面无表情的李遇知,已经完成使命,他抬头看向朱慈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