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他也不要太多,小田能挣个七两八两的就成了。王雪越想越是觉得成,还是顾书郎有主意聪明,回去也没跟公爹婆母商量,而是和儿子小声说。

小田太想帮阿爹做活,给阿爹减轻家里负担,可他还小没办法下地太久,累了病倒,还要花钱,如今听阿爹说读书认字能去镇上找活干,便点头说他一定好好学。

之后王雪直接带小田找到了顾书郎,一起去了东坪村赵夫子家交了钱。

因为小田只要认字,千字文百家姓这类基础启蒙,又不科举,赵夫子答应的痛快,也是一两银子一年,不用给别的礼了。

赵家想明年春想送赵泽试一试考生员,也就是考秀才。

钱不嫌多,当然乐意。

不过看在顾兆面子上,赵家用旧的毛笔、废纸便免费让小田用,起初练字而已,只求字迹端正、写对就成。

等西坪村听到村口王阿叔送小田读书时,又炸了一回。

王家院子关起门来,王阿叔公爹婆母开始吵嚷起来,邻居这会听清,原来也不是什么正经读书,小田识个字,以后想去镇上找活干。

也是,小田那身子板,下地也不好使。

王家那俩老的还嫌一两银子学字也贵,说找活不用识字也成啊。邻居心想:呸你的,镇上搬货卸货的下苦力,人能要小田九岁的孩子?

再说了,王家挣钱的营生那样不是王阿叔来的?也幸好,王二狗死了后,王阿叔立起来了,钱还是王阿叔管,这倒没错,要真给了那俩老货,父子俩可没啥活头了。

村里人看了几回热闹,对王阿叔家里的事也没多大兴趣,因为田里麦子熟了,该收成了。

沉甸甸的麦穗啊!

今年村里家家户户可都上了肥的。

走在田头,瞧见地里庄稼,一张嘴都能笑裂了。

好啊,今年可是个好收成。

不敢耽误,唯恐老天爷有什么变故,早了两天赶紧收。整个六月中,西坪村百余户,凡是家里能下田的,都在田里扎着呢。

顾兆也没读书,跟着爹和周周割麦子,别提一回生两回熟,今年他干的也不觉得太辛苦——像去年那样背过去那种。

累还是累。

家里的骡子套上了车辕,顾兆割半亩,下午就去装麦子捆拉回院子。

后来收成黎二还过来问要不要帮忙,黎大给拒了。自从黎二和黎三一家掰了后,有几次是想上黎大门重新交好,不过黎大没给脸,以前怎么处,现在还怎么处。

几次下来,黎二也知道不可能。

几十年都疏远了,黎二想好就好咋可能?

村里人都看在眼底,也没人来劝和。劝啥啊?黎大也没对不住黎二的地方,黎光宗夜里摸回来还给煮了一缸红糖姜茶——刘花香自己说的。

黎大行的端,不落人口实,更别提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得了黎大家恩惠,于情于理都没人偏帮黎二,说一些‘到底是亲兄弟不宜结仇’这种屁话。

麦子收回来,村里人是白天忙、夜里忙,终于在月底收完、碾完、扬完去皮,七月初,家家户户今年麦子的收成就知道多少了。

村里人如今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家多少石?”

含蓄点的:“你家今年上几石的粮食?”

家家户户都是收成好,也没啥不能说藏着掖着的,高兴的呲着大牙花子用指头比划,也有直说的:“一亩田你猜怎么着,四石两斗啊,四石两斗,我种了祖祖辈辈的田就没见过这么多。”

一亩地四百四十斤,那确实是好。

黎大家差不多,也有个四百四五的样子,跟去年一样上两石四斗的粮食——多上了二三十斤。

村里其他人也是,连东坪村偷着懒的顾四今年田里一亩也有三百多斤,收回来顾四吓了一大跳,都不敢在村里高声张扬,怕被人眼红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