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页

施理笑着摆手:“不是,这是我师兄的苗圃,我在这里帮忙呢。”

“你是说上次跟你一起在欢乐城做绿化的那个年轻人?”老爷子年纪虽大,但是记性倒是好得很。

施理抓抓脑袋:“是的。是张堪介绍您来这儿的吗?”

老爷子摇摇头,又点点头:“是的,我看他天天往这里跑,便也过来看看,还真是个好地方。”

两人一路走着,便到了房子前,老人站住了,打量了一下整座房子,又特意盯着那棵桃树看了又看,心下明了,原来原因在这儿呢,怪道那小子天天往这儿跑。回头来看施理:“这棵桃树是你种的?”

施理摆摆手:“不是,是我师兄种的吧,我是今年才过来的。”

“哦。”老人点点头。

“张爷爷您坐。”施理给他搬了一张椅子,放在走廊上。这个季节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天气不算太热,也不算太冷,天高云淡的,碧空如洗,金风送慡,坐在廊下看风景,那是相当惬意的,施理自己有事没事也在坐在房前发呆,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

老爷子也不客气,径自坐下了:“小朋友你们这儿风景可好啊,是个桃源!”老爷子一边称赞一边捋胡须。

施理倒了一杯茶出来,端给老爷子:“张爷爷您喝茶。您也觉得这儿很不错吧?我也这么觉得,每天听鸟语闻花香,对现代人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呢。我有幸能够天天享受。”说到这里,他笑了起来。

老爷子盯着施理看了两眼,喝了口茶,又看了两眼:“你年纪轻轻,便有这种看透世事的想法,倒是想得开。”

施理在花架前的一块青石板上坐下来,那块石头是王杨从苗圃外捡回来的,被刷得干干净净,倒是块极好的天然凳子,坐上去沁凉舒适,当然,只局限于天气比较热的夏秋两季。“张爷爷您说我避世吗?那我可不,我在这里种花养草,还能养蘑菇,正好将工作和我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了,这难道不是件两全其美的事吗?”

老爷子听了,微微颔首:“这倒是真的,能将工作和人生理想结合,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施理笑得露出了满口白牙,眼睛都弯成了小月牙,点头附和。

老爷子挑起眉问他:“你说你还养蘑菇了,领我去看看吗?”

“当然可以,您这边来。”施理站起身,走到老爷子身边,要搀扶他。老爷子摆摆手,自己拄着拐站了起来,他年近80,但是身体硬朗得很,不用拐杖都能走得跟一阵风似的,但是他喜欢用拐杖拄着,一步一步慢慢走,似乎在享受每一步的人生。他觉得老年人和年轻人不一样,余路不多,走一步少一步,为什么要急匆匆的呢。

施理陪着他慢慢走着,一边为他介绍两旁的花花草草,这些都是他熟悉的物事,又是每天都照看着的,说起来如数家珍,头头是道。张爷爷听着连连颔首,人到老年,年轻时的理想已经实现或者已经遗忘,也无案牍劳神,有了大量的空余时间,便会找一些寄托,或钓鱼逗鸟,或栽花养草,或下棋写字,或拉琴唱戏,生活比年轻人倒要恬淡丰富得多。张老爷子喜欢玩石,对花草也有几分爱好,所以对施理的苗圃也颇有兴趣。

施理先是陪着老爷子去看了师兄的兰花,星城的兰花协会颇有一点影响,概因本地爱养兰草的人多。张老爷子虽不养兰花,但是他的老友石泉观的清泉观主是个兰痴,在西山的道观里养了数十种兰草,每每他过去,都要向他炫耀展示一番,张老爷子耳濡目染,对兰草倒是有些见识。

“你师兄还真是个妙人,年纪轻轻,居然爱养兰花。这里的种类比清泉老道的都要多,下次叫那老道过来开开眼界,让他老是跟我炫耀。”张老爷子一边捋须,一边说笑。

施理好奇:“张爷爷的朋友也有爱养兰花的吗?”

“嗯,有一个,就是西山石泉观的观主,他自言养了八十多种兰花呢,每次去都得瑟得不行,哪里有点出家人的风范。”张老爷子损起老友来毫不客气。

施理也不介意,都说老小老小,人老了,就跟小孩子一样,所以才叫老顽童,有时候也爱胡搅蛮缠,不过倒也挺有趣:“我师兄肯定跟他谈得来,他就爱结交兰友,等我师兄有空了,让他去拜访一下。”

张老爷子看了一圈兰花,然后问:“你的蘑菇呢?”

“在隔壁呢,这边来。”张堪领着老爷子去了隔壁的蘑菇大棚,“这里光线比较暗,因为蘑菇不能有强光照射,不然会抑制生长。张爷爷您将就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