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三亚之行,于他们来说有太多难以忘怀的第一次,是他们生命中值得珍藏的深刻回忆,他们的感情明显又上升了一个新高度。旅行虽然很辛苦,但心情却是放松的,回到蓉城,离奚川出发的日子越发近了,谢庆华催促奚川早点去北京,不过奚川还是坚持等店子重新步入正轨后才走。重开店后,他没再插手,只是亲自指点孙佑宸和肖帅几个人操作开店的整个流程,把关菜品的口味。

歇业之后重新开业头两天店里客流量赶不上从前,正好也给了孙佑宸一个适应期,这样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应付不过来。奚川看着客流量缓缓回升,孙佑宸几个人也能应付自如了,终于放下了心,就算串串店不能像从前那样赚钱,相信也还是不会太差,而且这只是孙佑宸的兼职,赚多赚少都能接受,足够他的房租、学费生活费就行了。

8月12日,奚川终于提上早就打包好的行李,踏上了去北京的旅途。孙佑宸跑到车站去送行,他看着奚川提着行李消失在进站口,心里怅然若失,这应该只是他们短暂的分离吧。

第48章 越来越好

奚川走了, 孙佑宸有种丢了主心骨的感觉, 很长时间都没法适应, 做事的时候也有些犹豫,心想如果奚川在的话会怎么处理。有时候实在拿不定主意,还会打个电话问问奚川意见, 不过慢慢地他还是适应下来了,学会了不征求意见自己拿主意。其实很多人并非是没有能力,只是缺乏锻炼的机会, 或者说, 不肯逼迫自己去拿主意、承担责任。

没有奚川的店子慢慢步入了正轨,虽然不像有奚川时底气足, 但信心都是靠成绩慢慢培养出来的,孙佑宸和肖帅几个人分工合作, 不断努力尝试,尽量使口味维持着原来的水准。大家在慢慢磨合中逐渐培养出了默契, 并不断调整心态,适应着自己的主人翁身份。

到目前为止,虽然偶尔会有点小问题, 总体来说, 大问题没有,店子运营正常,营业额也没有特别明显的下滑,这就令几个人特别欣慰自豪了。

孙佑宸跟肖帅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再招一个服务员, 孙佑宸快要开学了,到时候他也不能成天天都在店里盯着,肖帅和朱晓辉要负责厨房,服务的工作就不能全担上了,必须要另招一个服务员才行。于是孙佑宸又张贴上了招工启事,招一名男服务员。

奚川去北京后,孙佑宸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跟他视频聊天,之前是拿工作上的问题请教他,慢慢地征询意见的时候就少了,变成了纯聊天,说说各自当天的情况,分享一下遇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奚川那边也挺忙的,他去的时候饭店还没开张,正在筹备开业,大小事情也非常多,他作为小股东,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谢庆华也会安排他去处理一些事,所以也是很忙的。不过陪小男友聊天这事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

孙佑宸对奚川的北京生活很好奇,住在什么地方,饭店有什么规模,同事都是些什么人,每天都做了什么,反正每次视频起来就有说不完的话,好几次都是说着说着就睡着了,奚川看着他的睡容,只得心疼又无奈地挂断电话。

奚川住在谢庆华给员工租的宿舍里,离饭店有段不近的距离,坐地铁需要半个小时,出地铁站还要骑好几分钟的共享单车。奚川单独住三室一厅套间中的一间,房间很小,因为三室一厅的面积也不过八十多平方,远比不上他们在蓉城租的一百二十多平方的大房子宽敞,据说这样的房子在北京的房租也要八千多,比蓉城的房租贵了一倍还多,京城果然居大不易。

孙佑宸心想还好,起码有个单间,自己要是去北京看他,两人还有私人空间。8月19日,谢庆华的庆余酒楼正式开业,地址位于东三环附近,具体投资了多少奚川不知道,反正不是他一个小厨师能够想象的。

谢庆华为筹备这个酒楼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如今才终于开张。在餐饮大环境整体萎靡的情况下开这家酒楼,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不过谢庆华有自己的考量,高档餐饮确实在反腐反铺张浪费的风潮下偃旗息鼓,因为公款消费的情况大大缩减,但是吃饭还是必须的,民以食为天嘛,而且中国人的习俗也是不会变的,结婚、做寿、生子以及乔迁这样的大喜事肯定是要办宴席的,庆余酒楼有着川菜南堂馆的特色——平时承接散客,主要是面向家庭消费,也承办酒席,这样一来就不受公费消费的影响。加之谢庆华在京多年,人脉极广,也算是一种潜在的客源。

孙佑宸听奚川说,酒楼一共请了三十多位员工,其中厨房里有二十来人,谢庆华自己担任行政总厨,此外还有四个主厨,奚川就是主厨之一,他是所有主厨里年纪最轻的。刚开始互相介绍的时候,大家听说他是老板的老乡,都以为是凭关系进来的。人到齐之后,谢庆华提议聚个餐,要求几位主厨各自拿出自己的拿手菜,大家以菜会友。奚川做了四道菜——小笼蒸肥肠、泡椒半汤鱼、黄豆芽炖鸡和凉拌什锦,四道菜都用的是极其常见的食材,并没有令人觉得多特殊,然而上桌之后,这几道菜都是最先吃光的几道,连几位年长的厨师都十分惊异,想不到他年纪轻轻就这么能干,果然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