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页

他低声求她,求她怜惜自己。

他许下好些愿望,要给她摘星星,给她摘月亮,要把命给她,要把心肝掏给她。

他在她身上密密亲吻,如落雨般。他搂着她,不停地催促她:“皎皎,好皎皎,乖皎皎,心肝宝贝儿皎皎……”

满室绮乱,烧着的火堆已经熄灭,却无人在意。“望山明”被丢弃在地上,被它的主人遗忘。天外风动,舍外冰冷,而郎心温暖。郁明跪在她面前,手指按着她的后脑勺,低头看着女郎长发如瀑散在自己腰腹间。他眼里燥红色未褪,心中已爱极了她。

作者有话要说:哈哈哈猝不及防没?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谢谢霸王票么么哒:

☆、第103章 111

北上汉中军奉旨勤王,在壶口与信阳长公主殿下率领的军队汇合, 和南下的凉国大军开战。凉国大军自称十万大军, 但他们还要守着长安城, 实际南下的军队,也就半数有余。黄河之战不顺, 凉被汉中军牵制,杨安受重伤昏迷不醒。消息传回长安,长安城尚且观战的世家名门们津津乐道, 且看这局面如何收场。而驻守长安的凉大怒后,连夜召开廷会,商议如何推进大战。

同时间, 晋王在长安的改革也进行得不顺。

他打着“拨乱世, 反诸正,莫近诸”的名义拉开虎皮,然他又不敢打出天子的旗号,只能拼命往李玉身上泼脏水, 称李玉血统不正之类。长安城中如今被乱贼把控, 晋王在太皇太后去后,渐有些痴狂,他一边开始狂烈信佛,天天在长乐宫旁的小佛堂请大师祷告;一边觉得全天下的人都在嘲笑自己, 他严格控制长安的舆论,待稍有不好的传言,便喊打喊杀。

长安一时间流言蜚语不绝, 他们被完全封闭,不知外界消息,不知长安之危何解;同时间,有远见的名门因有自己的消息来源,知道陛下尚在关中停留,洛阳“小长安”之名也开始传开,他们自觉长安非久留之地,遂花钱买通守城官吏,欲逃出长安,奔求陛下。

有世家名门打开了这个口,长安城中更是人心惶惶。平民百姓见局势不妥,也都跟着逃跑。晋王得知后,又是一阵大怒,派兵追杀这些百姓。

晋王越来越丧心病狂,凉国将军觉他无用,但眼下局势太乱,几拨势力纷纷出动,有晋王这个傀儡在,总有个目标。凉国人捏着鼻子忍了晋王的乖戾,只用心对抗秦川的兵马。毕竟无论南下还是东行,秦川都是他们绕不开的一道关隘。凉国人急需冲破这道关隘,李皎也希望用这个关隘,保护洛阳,为李玉争取时间。

八百里秦川,黄土无尽,现今双方的主战场,便落在此地。

李皎夫妻和汉中军分开,双方重新联系上时,时已至腊月下旬。来信称,众人已上北冥,得知朝廷布兵之意,北冥派痛快放行,给予朝廷于此地行方便。汉中军的将军在信中说了自己的战略布置,称有他们在,敌人别想南渡。同时,汉中军委婉问长公主殿下,陛下何在,何时打去长安,夺回失去的领土。

郁呦呦小朋友也跟江唯言上了山,江唯言原本想把郁呦呦交给北冥后就离开,但郁鹿小朋友和北冥山上的人不熟,江唯言一走他便哭闹,江唯言只好等李皎和郁明上了北冥再说。江唯言随军送来的这封信,是李明雪字迹清秀的执笔,一笔一划都颇为认真。信的最后,还用朱砂按了一个小红印。郁明夫妻对着爪子似的印记研究半天,认为这是他们家呦呦的小脚印。

李皎开始给他们回信:

天子人在关中,之后会去洛阳。年后改都洛阳时,文书会下放,诸君不必惶恐。陛下现今不下令,真实原因是李皎还没得到皇兄醒来的消息,这种原因她不便弄得人尽皆知,只在信中说陛下自有安排,他们只用听令便是;

回郁呦呦小朋友的信,李皎的文字就活泼了许多。不管儿子懂不懂,李皎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张纸,表达对郁鹿的想念,希望江唯言如实传达给郁鹿小朋友。李皎信中态度乐观,称她和郁明无碍,很快便会上山和诸人团聚,诸人不必挂念,做好自己的事便行。

然信发出去后,过了一日,李皎就知道自己要失信了。

郁明夫妻再次遭乱,这次规模不大,不是凉国的大批军队南下。那批军马在与汉中军打仗,到不了这里;郁明和李皎碰上的混乱,是晋王滥杀无辜后,从长安逃出来的平民百姓。长安那边派人追杀,这些百姓一边逃一边反抗。长安一夜间沦陷,大魏诸郡茫然,第一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等他们反应过来后,便派军——李皎他们碰上的,便是当地官寺组织的小规模战役。只是对于要不要接应逃来此地的长安百姓,官寺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