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宫记·晏然传 荔箫 923 字 2个月前

顺姬行至皇后面前,端然跪下,行稽首大礼道:“绮黎宫德容殿顺姬周氏叩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皇后笑意温婉地点头受了礼,忙吩咐宫娥道:“快扶顺姬起来。”

顺姬在侍女的搀扶下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席位,经过愉贵姬时间她身后一个妇人也抱着孩子,旋即了然,笑道:“想来这位便是皇次子的生母愉贵姬娘娘?”

“是。”愉姬坐得端正,向她颌了颌首,“顺姬姐姐安。”

“娘娘万福。”顺姬笑意清浅地扫视殿里,颇有迷离之色地感慨道,“是太久不见人了,如今竟是多半都不识得。”

皇后宽和地劝慰道:“你有两年没怎么出过门,宫中过半的嫔妃是去年选进来的,你自是不认识。若觉得身子好了,常去各宫走动走动,慢慢也就熟络了。”

“诺。”顺姬莞尔一笑,施施然坐下,伸手从ru母手中接过永定帝姬抱在怀里。我远远望过去,永定帝姬醒着,两只大眼睛东张西望,一会儿又伸出小手去抓母亲的脸颊,一举一动可爱极了。

“两年未见,小帝姬都这么大了。”韵淑仪说话间似有些失神,面上带着一缕不自觉的笑意。我心下微凛,恍然想起韵淑仪的孩子若是没有夭折,也该和永定帝姬一样的年纪了……不,是完全一样的年纪,一天也不差。

那个冬天,本该是最喜气洋溢的一个冬天,皇家同时添了一子一女。可老天,却只肯保佑一个人……

宫中上下都起过风言风语,说是姜家作孽太多,又居心叵测,姜家的孩子,注定活不下来。各样的言论,带着悲悯的也好,恶毒的诅咒也好,曾一度在宫里穿得沸沸扬扬。犹记得当时郑褚严厉地嘱咐御前众人不可胡言乱语,我们当然不敢,我本也不会。无论姜家造了多少孽,这笔账不该记在那孩子头上,失了孩子的母亲也同样可怜。

宫中的事情总能过得很快,时至今日,宫里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或是还在意韵淑仪曾经失过一个孩子了。

气氛微凝,琳孝妃口气淡淡地慰道:“淑仪妹妹还年轻,孩子还会有的。”

韵淑仪笑得苦涩,抿唇应了一声,再没有别的话语。

宫中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冬至大傩。“大傩”意在驱鬼辟邪,类似于民间的“逐除”。大傩时,宫中及百余童子为“伥子”,中黄门扮“十二兽”,击鼓大喝驱除“伥子”,以求驱邪消灾。

从民间到宫中,这是每年必办的事情,小孩子觉得热闹尤其喜欢。宫中嫔妃早已对此没了新鲜劲,也不上什么心,唯独朵颀公主对此颇感兴趣,进宫的次数愈加频繁。

她进宫的时候,宏晅从来也不见她,顶多命几个嫔妃陪着她,以尽地主之谊。可宫中的风言风语,并不是宏晅不出现就可以停止的,流言很小心地绕过他,传入六宫各人耳中,我心中有数才能不作他想,但旁人听了那些话,总难免多思。

我在广盛殿向宏晅见了礼,跪坐到案旁执起玄霜,一壁给他研墨一壁不经意地笑道:“来的路上看见朵颀公主又进宫看大傩了,今日竟是琳孝妃娘娘伴着,还先去拜见了皇后娘娘,六宫指不定又要说出什么来。”

宏晅读着折子的双目动也未动,笑问一句:“说什么?”

我低头看着砚台,手中着力均匀,缓而笑道:“朵颀公主时时进宫,宫中姐妹还能说什么?已有人觉得陛下的后宫要有正一品夫人了呢。”

“正一品夫人?朵颀?”宏晅闻言忍不住笑了出声,只觉无比荒唐,“这位子,照理来讲琳孝妃是当得,朕都斟酌着没给,岂会给个异族?”

“是,这道理人人都是该懂得的。但陛下既不赐婚也不让她回靳倾,旁人自然难免多想。”砚中的墨已经磨好,均匀细腻。我把玄霜放下,双手放在膝上望着他,“陛下何不跟六宫交个底?这样传下去若是出了什么事……”朵颀如是在大燕出了事,和靳倾没法交代。

“让她们传去,朵颀出不了事。”宏晅闲散地接了口,“你不必担心这些,朕有数。”

我心中疑虑更甚,听他此话,似乎他对这事有别的布置一般。我知道那“布置”是我不该多问的,莞尔一笑,改口道:“昨儿个臣妾去向帝太后问安的时候,碰巧愉贵姬娘娘和顺姬娘娘都在,带着皇子帝姬,两个孩子粉雕玉砌的,真是可爱。永定帝姬还不知事就爱美,握着韵淑仪娘娘的镯子就不撒手,淑仪娘娘只好给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