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页

深宫缭乱 尤四姐 944 字 1个月前

皇帝嗯了声,“朕也是这么想,横竖以后有那丹朱,只要他jg进,好好办差事,总有扬眉吐气的时候。”

皇帝的寒暄完全出于礼貌,这礼貌是为数不多的亲人才有的特别待遇。然而嘴上应付,心里却有点儿烦躁,一心只想着换衣裳。

殊兰也看出来了,他肩头和胸前的缎面相较两腋,颜色要深一些,便道:“万岁爷先头淋了雪吧?皇后娘娘给您预备了gān净衣裳,就在里头chuáng上放着,奴才传人预备热水来,万岁爷擦洗擦洗,没的受了寒。”

皇帝说不必,“朕换了罩衣就是了,你出去吧。”

他在这上头一向很忌讳,亲政之后不管后宫填了多少女人,他的更衣事宜由来是太监负责,从没有宫女往前瞎凑这样不合规矩的事儿发生,自然也不会出现皇帝一时情迷,宫人越级晋位的乱象。

殊兰听他这么说,脸上一阵燥热,忙低头道是,“那奴才给万岁爷预备姜汤驱驱寒。”一头说着,一头退了出来。

爷们儿要换衣裳,让她出去,想起来真臊得慌。也怪自己没眼力劲儿,非等别人开了口才知道,只怕皇帝会觉得她不晓事儿。不过奇怪得很,如今瞧这位表哥,倒像和小时候大不一样了。可能是因为身份的缘故,那种似乎亲近,又似乎遥远,带着点崇敬和畏惧的复杂感觉,每常想起来心头就直哆嗦。以前曾听过传闻,说皇帝性格乖张,不好相处,可照她进宫半个月的所见所闻看,似乎并不符实。身在高位,难免要受人毁谤,就算是皇帝也堵不住以讹传讹的嘴。她对他呢,感激是实实在在的,远胜对太皇太后和皇后。虽说表兄妹之间不该那么亲厚,但郭家宗族正枝儿的人不多,这个百年大家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凋亡。人一少,就觉得亲情可贵,恰好这位表哥又是天底下最能护人周全的,姑娘家心里生出一些朦胧的感情来,自己羞于面对,但无论如何还是在心上落下了分量。

她去给御膳房传话,可惜自己不能亲自动手,便站在一旁看着那些厨子切出姜末,加进红糖,等熬好了再自己亲自捧回来。皇帝这时候换了常服,正歪在南炕上看奏疏,她把姜汤呈敬给德禄,由德禄验过了送到御前,看着他一口一口喝了,她抿唇笑着,心里也觉得熨帖。

皇帝早不像小时候那样了,小时候的话比现在多些,孩子和孩子之间打jiāo道没什么心眼儿,少年天子架子虽然也很足,但还爱说些宫里的传闻,或者打听打听外头的趣事。如今年岁渐长,人也愈发稳重了,可惜再没有什么话可同她说的,连眼皮都没掀一下,就让她回去歇着。

这程子在宫里,她已经将养得很好了,不再整日忧心忡忡,才感觉到岁月静好。歇是天天歇,歇久了也腻,于是蹲了个安道:“谢万岁爷垂询,奴才才从静憩斋过来的。万岁爷批折子,奴才就不打搅了,奴才上外头等着皇后娘娘去。”

她从东暖阁退出来,仍旧站在廊庑底下。放眼看,天地间真静啊,这宫掖规矩重,站班儿的宫女太监们尽心尽力当着他们的戳脚子,仿佛他们成了坤宁宫的一部分,早就融进这片盛大的辉煌里了。

皇后还不回来,想必宫里祭祖繁琐,那么些列祖列宗,个个跟前要拈香,因此耽搁得久了些。此刻的紫禁城似乎都是空的,各宫主儿聚在太皇太后身边,聚在小小的奉先殿里,殊兰不是宫里人,只有她闲在。其实她心里也悄悄向往,她在那个整天ji飞狗跳的家里活到厌世,进入一个崭新的,宁静的世界,就生出一点渴望来,想长久留在这里,再也不回去了。

这宫廷,和她想象的不一样,并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各宫各过各的,隔上三日小主儿们上坤宁宫来拜见皇后一回,没有蜜里调油花团锦簇,大家都是言行得体,进退得宜。

她曾有心打听过,问那两个侍奉她的宫女,说怎么不见后宫的主儿们常来常往。宫女道:“主子爷和娘娘才大婚,后宫主儿也识趣。原说万岁爷要陪皇后娘娘在坤宁宫住一个月,弥月后搬回万岁爷自己的住处,可如今时候早过了,足见万岁爷只爱重咱们主子娘娘一个。”

真好啊,在这浮华的洪流里相知相守,人生多艰,帝后的感情不可多得。她很羡慕,羡慕了必要动心,动心了必生愧疚。皇后待自己那么好,她不该觊觎的……再瞧瞧南窗里的人,自己来得最早,但来得并不巧,如今细想,万般皆是命吧。

终于,前面宫门上有身影出现,领班的太监在前开道,后面宫人簇拥着皇后进来。朱红的斗篷像跳跃进苍茫世界的一团火,皇后就是有这样力量,让人见了心境就开了。殊兰先前还沉浸在自怨自艾里,但她一出现,这种情绪便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