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

最开始女子不能同男子一般上学堂,便是世家大族之中,也有的是目不识丁的夫人小姐,直到一位名门夫人提出娶回家的女子有才有德会持家,当丈夫的脸上才有光,这才有了第一家女子书院。

没人知道这位夫人是真心这样以为的,还是借着这个幌子,让女子有了进书院的机会。

反正几年后,那些个入了学堂的女子与男人们在各家的聚会宴席上讨论的可不是什么làng漫的诗词歌赋,而是经意策论。

等发现不对时,已有女子假扮了男子去科考,去从军,且表现出的能力不比男子差

婚姻大事虽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女孩儿们也不会再躲躲闪闪,只把婚嫁做寻常事来讨论。

为了保证先人累计下的现状不出现什么变端,朝中这些个站在顶端的女子们更是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女孩儿们的权益。

其中,让女子去书院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退让的一项事宜。

京城之中书院不少,有男院女院,还有男女合院,且书院也分三六九等,皇室有皇室的去处,高官氏族有高官氏族的去处,平民百姓亦有平民百姓的去处。

皇室自不必说,而平民百姓人口众多,别说女子,男子也未必能都去书院读书,但高官氏族家若是有女孩儿无法去学堂,绝对会被朝堂上这些战斗力十足的姑奶奶们拎出来说一说,反正也占不了多少时间,就当是议事途中一个休息用的小插曲了。

且也并非都是言辞激烈的争论,还有轻声细语连敲带打的。

倒是有人替北宁侯说了句话,说北宁侯家这位大姑娘是个身有残疾的,去不去书院都无妨。

说完,女官们就都默不作声地看向了坐着轮椅来上朝的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