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页

像米四哥那样的,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南城,起步工资就是几十万年薪。要是留在米家庄,他根本就找不到对口工作,也拿不到那么高的待遇。

伴随着年轻人的走出去,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能够拿到米四哥那种高薪的人毕竟是少数,哪怕是米四哥,他想要在京城买房,压力也很大。

把老人接去工作的城市养老,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老年人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要重新适应新生活,非常不容易。

就地养老的话,别说村里了,就是玥城也没有良好的养老条件。

“我打算在玥城弄一个好一点的养老院,就在中心医院附近找个地方。”到时候失去自理能力,或者符合条件的老人家,可以直接从村里接到城里的养老院去。本村的,他这里给点补助,子女再出一点,就差不多了。

村长说道:“也别太近。天天听着救护车来来去去的声音,别把老头老太太没病吓出病来。上了岁数之后,见不得那些生离死别的。”

“也是。”他打开电子地图看了看,中心医院附近算是老城区了,想要在那附近弄块地方,还得涉及拆迁。要是碰到钉子户什么的,他总不能让他向哥帮忙强拆。他得找个有点距离,又不算有距离的地方。

村长对城里的养老院没什么想法:“村里小学还有地方,可以改。回头我们开个会,把村里的活动中心也改一下,顺便再改一个托儿所。”山村适合建房的地方本来就不多,重新建房只能往远了建,不适合做养老助老服务,现成的空置的地点,最合适的就是以前的村小。

村小其实历史挺长的,最早是米家的私塾,专供米家子弟学习。

后来经过了一代代的翻修,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两栋两层小楼,中间围着个操场。

原先一栋楼是教室,一栋楼是教室学生宿舍。

米正记事起,村小就已经关了,当过一段时间的农村合作社;不过村长和米良继小时候那会儿,米家小学还是附近数得上的小学,附近村里的孩子都会来这儿上学。

村长提起村小,就忍不住忆往昔,语气非常感慨:“那时候哪有什么马路,家里有辆驴车就顶顶好了。附近的学生来咱们村上学,还得托关系,说是咱们村谁谁家的亲戚,再找校长同意了才行。来上学,只能走山路。小孩子走不快,每天一早上天还黑着,就要出门,远的要翻好几个山头。后来把老师宿舍翻盖了,才能有孩子可以住宿的地方。现在宿舍楼改成了农家乐,再把教学楼改一改。”

米正听着,感触不大。在他的记忆里,对村小的概念就是到了农忙的时候,村小的操场会用来晒粮食。

村长感慨了半天,回到养老的事情上:“钱的事情,不能就靠你一个,咱们全村募捐。一个村子的事情,人人都有份的。”

“哦。回头我让人出个预算。”别他在外面做了一堆慈善,最后发现自己本乡本土没照顾到。

米正今天也不是跟村长来确定什么的,就是来通个气。

毕竟村长现在担着村长的名头,该给的面子得给。

但给完就完了,米正回家去的路上,看到在外面乘凉的人家,顺口就说:“就改改卫生间,家里装几个扶手什么的。”

“对吧?坐下去再站起来,有个扶手拉一把会好很多。”

“对,我在外头看到的,挺好用的。”

“没事,不值几个钱。”

“需要的,明天去找村长说一下就好。统计完了,统一装。”

米正嘻嘻哈哈地跟人说完,低头又在村里的年轻人群里把事情说了一下,立刻得到了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