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了一个大概的路程后,沈美云心里就有了确定的方向,而且如果走商业综合体的路线,她的钱或许是够用的。

不用再去贷款或者是攒钱了。

只是,这个缺口还差多少,沈美云也不是很确定,她要先盘算自己手里的钱还有多少。

再去找个工程造价的人做个初步的预算。

回去后第一件事,沈美云就去银行查账,羊城和鹏城的钱前后花了不少进去了,目前账面上基本为空的。

所以,查账主要是查北京账上的钱。

沈美云拿着本子看了下,她在王府井大街的中国银行,一共存了三笔,一笔是一百万整。

两笔五十万。

还有一笔三十万。

加起来一共两百三十万,这是仅剩下的钱了,不过好在,她手底下的金母鸡多,有了金母鸡就不怕没有金蛋。

这两百三十万,应该够她启动资金,后期若是不够,在从金库里面补钱。

但是问题是,她要如何保证,自己建成的商业综合体就一定能赚到钱?

要知道做生意是有赔本的风险的,而且她这一赔,等于是把老本全部赔进去了。

伤筋动骨,要好久才能缓回来。

沈美云陷入沉默,她拿着本子开始计算起来,她若是把这个商业综合体建成了,最坏的结果就是这个商业综合体做失败了,没人愿意来。

那么这个时候,她所建的这些房子,门面,广场就成了空宅,一座死掉的商业楼。

沈美云问自己能接受这个结果吗?

答案是肯定的。

能。

因为她买这块地皮的本质是为了,后世这里成为最繁华的地带,而她买的地皮被拆迁。

所以,就算是商业综合体赔了,她所拥有的的房子,在未来还是她的资本。

既然这样。

那何不放手一搏?

若是赔了,就是拿着一屁股的空楼房,对于未来拆迁反而是好事,若是商业综合体做起来了。

那就是一本万利。

她比谁都知道,商业综合体每年收租所带来的好处。

既然敲定了这些

细节,沈美云就开始着手了,要盖房子盖商业楼,势必要成立公司。

没有公司意味着寸步难行。

而注册公司盖商业楼,还需要验资,以及还需要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专业证书的专职会计。

验资好弄,她手里有钱,会计也好弄,她嫂子宋玉书就是会计中的大佬。

这些都弄齐了,还要立项确定反感,申报,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