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老将军在锦衣卫发生抓捕时,与张顺发生冲突,直接被锦衣卫一刀砍杀,老将军全家都是将门之后,老父被杀,不仅子女举剑反抗,连九岁的曾孙都拿起长剑与锦衣卫搏斗。可锦衣卫人多势众,常家抵挡不了,张老太傅赶到时,常氏一门仅剩下那位九岁的曾孙。老将军的妻子,四个儿子,十一个孙子,全部丧命。

常老将军宁州那批老将军里,除了镇北侯外,最有威严的将军。也曾是宇文景想要杀了镇北侯府后,让常家来继承宁州铁骑,慢慢分化,所以宇文景常家凯旋后就在接触常家的儿子们,故意在谢璋大婚时,让常老将军去醴陵执行公务。

谢璋大婚时,常老将军因公务外出,并不在京中,他的妻子带儿子们上门道贺。出事后被囚禁在镇北侯府,常老夫人亲眼看着镇北侯府被屠,几名反抗的将军被杀,心中惊惧,阻止了儿子们随谢璋杀出重围。等老将军听闻噩耗回京后,离事发已过四天,宇文景登基,常氏一族是将门,根基也在京都。

老将军为了儿女和孙子,压住心中悲痛,也不愿再为宇文皇族效力,放下屠刀,儿子们被迫放弃宁州铁骑军务,没想到三年后仍是躲不过这一场浩劫。

张顺其实也不是有意要杀常老将军,宇文景给的命令是全部抓捕,反抗者格杀勿论,锦衣卫在京畿横行霸道惯了。抓捕王孙大臣全族下狱这事很是熟练,三年前就干过一次,谁家不是乖乖束手就擒,静候发落。

常老将军却公然反抗,与张顺发生冲突,刀剑无眼,老将军被杀。若常氏是文臣一族也就罢了,偏偏是将门,常家上到老将军夫妻,下到孙子,都是从小习武,又是传统的父亲为主君的将门。老将军的死激发常家和锦衣卫的矛盾,因此引发了灭门惨案。

张老太傅气得当场差点气绝而亡,若不是他护着,常氏最后的血脉都要被锦衣卫直接扼杀,张顺这群锦衣卫嚣张肆意,蛮横凶残,倒真不敢对张老太傅怎么样。

毕竟,张老太傅教养先太子,教过先帝,也教过如今的宇文景,宇文景对老太傅还算有几分敬重,所以常氏的小曾孙被老太傅托付给了安远侯一家,与他们关在一起。

然而,常氏一门被杀,同是将门的周将军全家,户部陈侍郎,安远侯等震怒,他们在牢狱里和锦衣卫打起来。

十几名官员的家眷有老有小,且被困大牢,任人鱼肉,锦衣卫要真杀红了眼,所有人都逃不过一死,所以几名宗室皇叔和张老太傅把锦衣卫驱赶出大门,几人就如门神一样坐在台阶上,哪怕暴雨倾盆,电闪雷鸣,他们也不允许锦衣卫再进大牢一步。

“你们在干什么,退下!”林和礼冒雨赶到锦衣卫大牢时,雨中的锦衣卫和张老太傅一群老臣正在对峙。

张顺和一群锦衣卫已有些不耐烦,手中在弯刀完全出鞘,闪电掠过寒光时杀气毕露,锦衣卫大牢前剑拔弩张,那几名老臣是用生命在阻拦这群年轻,凶狠的锦衣卫,阻拦他们犯下更多的杀戮,也在挽救宇文景犯下的错。

一面是人多势众,凶神恶煞,一名却是垂垂老矣,势单力薄,他们只能用最笨拙的方式,无声呐喊,抗议,哪怕被这群凶残的锦衣卫踏过尸骨也在所不惜。

林和礼拿过影卫递过来的伞,匆匆往前,挡在老太傅和几名宗室老臣的头顶,都是年过古稀的老人家,哪能禁得住这样的糟蹋。

“柏卿啊,柏卿啊……”老太傅老泪纵横,“是我们无能啊,才招致今日祸端,是我们无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