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珣垂眸静听,面沉如水,情绪全部压在那双波澜不惊的凤眸中。

纷乱的议事,议不出章程来,谢珏让几位将军回营休息,明日再议。

“不必沮丧!”谢珏淡淡说,“收服军心,你只需要一场大胜,父亲和大哥余威尚在,铁骑不会乱,来日方长!”

“我知道!”谢珣一夜之间脱胎换骨,脾气都收敛许多,刚在书房议事时几名将军出言不逊对他有所不敬,若是镇北侯在时,谢珣早就拍案而起。如今却收敛脾气和诸将周旋,他们回宁州第一晚,谢珣并不想起冲突。

宁州的大将军们也无坏心,只不过常年征战,脾气耿直,又跟镇北侯称兄道弟,谢珣是镇北侯小儿子,当年在军帐中一口一个叔的。谁都能抱一抱,一时还没人习惯,谢珣已成铁骑主帅,言辞上难免有所轻慢和忽略,诸将对谢珣的敬重,远远不如对谢珏。

这不是一件好事,谢珣才是三军主帅,必须要得到全体将士的尊敬,谢珏知道不能操之过急,他需要一个契机。

“既要举兵造反,宇文皇室赐予的名号,不能再要了。”谢珏淡淡说,“我想昭告天下,从今以后,燕阳不再有镇北侯府。镇北铁骑也要更名,一直沿用镇北铁骑,天下百姓会以为我们只是为了复仇,陷燕阳于水火之中,我们叛乱,是要复仇,更重要是宇文皇室沉痾难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们反叛,是不破不立,要给燕阳百姓一个新生活。”

他们出兵,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复仇并不是造反最佳理由,不得民心。混战几十年,多少人家破人亡,仅是为了复仇,举兵造反,百姓很难共鸣。他们需要一个更漂亮的理由,虽然他和谢珣就是为了复仇!

“宁州铁骑吧,这是铁骑原本的称号。”谢珣说。

“行!”谢珏说,“我来撰写檄文,不日昭告天下,铁骑中,愿随我们反叛的,一切照旧,若不愿意者,自行离开宁州,不得阻拦,上至将军,下至士卒。我们在宁州实行新政,你负责军务,我来选拔官员,核定田地分配和征收问题。”

“好!”谢珣已有些心不在焉。

谢珏冷了声音,“知许,不要沉溺儿女情长,有些路,你要一个人走,谁也帮不了你,三姑娘也有自己的路要走,你也陪不了她。”

这是谢珣和凤妤争吵后,谢珏第一次对他们的事发表意见,他本就不是爱管闲事的人,可若这闲事影响到他的事就另当别论。

在谢珏看来,凤妤没在盐城改道去锦州,已是优柔寡断,狼烟四起,烽烟不断,他们还有心情儿女情长,谢珏不理解!

闲的!

若凤妤真是一朵菟丝花也就罢了,安静地在后宅为谢珣生儿育女,打点府中事,谢珏也觉得并无不妥。

凤妤在盐城提出修粮马道后,谢珏意识到自己对三姑娘判断失误,和她谈经济,生产,军政,她都能有自己的见解。军政上意见纸上谈兵,是因她经验不足,认知都从书上而言,忽略实际情况。经济和生产却是他所不及的,凤家两位姑娘都不是菟丝花,离开男人一样会过得很精彩,她能在锦州和西洲有所作为,困在后宅太可惜了。

他也缺这样一位统管后方的人才,谢珏恨不得在她身后装上翅膀,让她飞到锦州去,立刻着手安排西洲的农耕。

谢珣却要把她困在身边,二公子虽不管闲事,却想一巴掌扇醒他这位明显有了心魔的弟弟。生离死别的,不止是谢珣,他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