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

裴复复:“是什么噢?”

裴酌:“一种爹。”

裴复复:?

……

今年风调雨顺,贾敛说各地收成都很不错,是难得的好年。

他把工人聚在一起,围着火堆吃年夜饭。

裴酌面前一个小炉子,给裴复复烤橘子。

今年收成的花生,明年便会送往各州当种子,贾大人慷慨地给裴复复煮了一碗软烂香甜的花生汤。

贾敛对于试验田里的农作物一毛不拔,凡是要留种的,就是裴酌也不让吃,在座吃的最多的就是裴复复。

裴酌假装没看见裴复复口袋里又有一把红薯条,这个新品种的红薯,连块茎都要留着发芽。

裴复复一句“农民伯伯新年好呀”,贾敛根本顶不住,拿了一根红薯切块,上半截留着发芽,中间一段削皮切条蒸熟,裹上一点糖霜,偷偷地给裴复复。

裴酌教人制作的白糖,量不多,贾敛很是舍得。

裴复复把红薯条塞给爸爸,坐在小凳子上翘了翘脚。

好好吃的哦。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了不起的国运,平嘉元年,万事顺利,裴酌真心实意替萧循高兴。

年夜饭都是一家子一家子吃的,裴酌不禁想起孤家寡人的萧循。

他喝了一口酒,一鼓作气地宣布:“过几天我就要带着复复回玉京,教材我已经写好给助教,孩子们想读书继续跟着助教读,我已经付好他三年的报酬。”

“大家,后会有期。”

学生们本来吃着鸡腿,闻言鼻子一酸,都跑到他面前央求,“老师,不能留下来吗?”

裴酌也很舍不得,但是他在玉京也有学生,“将来,玉京到岭南的路修好,我还会过来的。”

张大姐见惯了裴酌的性子,她不知道什么铁路,只知道裴酌回了玉京,大概就懒得回来了。

她抱起裴复复,蹭了蹭他的脸蛋,“你也不早说,我好给你准备路上吃的。”

裴酌:“花钱买就行了。”

张大姐:“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怎么买,反正你多住一阵,我给你晒点白米、腊肠、咸菜,桂圆干果干当零嘴,这些农场都有,你离京那么久,不得带点特产回去送送亲朋好友,鸡蛋也得攒一攒,路上给复复吃。”

送特产?裴酌略微心动,他确实应该给父亲和萧循带点伴手礼。

裴酌:“那拜托了。”

雷厉风行的张大姐仿佛被传染了拖延症,今天准备一些,明天准备一些,裴酌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马车日复一日变重。

他随口问:“张姐姐,都准备好了吗?明天就准备走了。”

张大姐:“还没有呢,我给复复做了五套衣服,还在布庄。”

裴酌意思意思地催促,并不着急。

只有裴复复很单纯,他以为每次爸爸去看马车都是要出发了,都跟贾伯伯含泪告别八次了!

“统统,明天会下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