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页

阳武县黄河口。

轰隆隆!雷声响彻天地!喀嚓!银蛇穿梭于雷云之中,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来,河水隆隆不断撞击着河道。嘭!轰隆隆——骤然一声炸响竟掩过轰天雷鸣,浑浊洪水如猛兽汹涌无情地吞噬房屋庄稼,顷刻间大地沦为水泱泽国。

河道上游,都水监修河司河工满脸恐慌,惊恐的喊声划破雨夜:“黄河决口——黄河大决口了——!!”

山东泗水县,深夜。

县衙内书房还亮着灯,陈芳戎眼下两团青黑,挑灯夜战多日,发现泗水河道的确如河工所说表现较为牢固才稍稍松缓紧绷多日的神经。

就在他准备入睡之际,忽然剧烈心悸,陈芳戎猛地起身,心神不安,来回踱步,恰时有河道监工的人冒雨敲响县衙大门,几乎是摔到陈芳戎的面前,声音凄厉地喊:“河道决堤!河道决堤了!”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黄尘滚滚,骏马飞驰,宫门大开,同一时间文德殿殿内逐一亮起烛火,亮如白昼。驿兵下马,疾步奔驰大喊:“黄河改道,夺泗入淮!”

啪一声脆响,元狩帝惊得扫落桌上的瓷杯,太监赶紧上前收拾,而驿兵浑身湿透地冲进来,扑到地面大声喊:“启禀圣上,阳武县黄河河道决口,洪水夺泗入淮,淹没泗水,城内房屋倒塌,家畜漂在污水里,禾苗稻田荡然无存!黄河经泗水全部入淮,徐州首当其冲,死伤无数,灾民遍野,京东东南部和淮南大片地区受灾严重,需尽快赈灾,洪涝治理刻不容缓!”

说完,驿兵力竭晕倒,被扛下去休息。

元狩帝脸色沉重:“召三品、不,四品及以上京官连夜入宫议事!”

子时,大内议事堂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元狩帝坐于上首,百官坐在下首,人手一杯浓茶,皆是神色凝重地交谈议论。

“范文明,朕问你,阳武县河道百年未曾出事,为何在你治理之下突然决口?”

工部侍郎范文明出列回禀:“近百年来,黄河河道向南移的趋势越发明显,河道淤积,只稍有一处决口就会造成黄河改道!黄河改道自古前例不少,属天灾自然,非人祸,骤然改道导致以前没有发生洪患的地方如今被黄河水灾肆虐实属正常,因无前例,拨向泗水、淮南等地的都水监、修河司和经验老道的河工以及修河道材料、银两相対水患频繁之地要少太多。眼下是天灾,猝不及防,没有人能预料到灾祸的发生。臣请陛下,等洪涝水患解决后再寻办事不利之责,当下最重要的是防患堵决口,安置灾民等事宜。”

宰执赵伯雍出列:“陛下,范侍郎所言甚是。当下是尽量减少人员伤亡损失,以防止再决口、赈济灾民为重,洪患之后还有瘟疫,况且这次夺泗入淮离京都府相距不远,大量灾民很可能涌向京都府,并向两江两浙迁徙,恐怕引来暴动,还有东边的突厥可能借此天灾南下,威胁边境安全,同时西北边境也不安分,眼下最要紧是先平息祸患,稳定民心!”

元狩帝:“依诸位卿家来看,当下该怎么做?”

赵伯雍:“臣以为,令各省转运使、安抚司,各州知府以治河、安置灾民为先,可出动军务或堵或疏还没决堤的河口,配合都水监治水为要。朝廷拨粮拨银拨药材,禁止粮商坐地起价,令翰林医官、太医局派人随行去灾情最严重的地方,防止瘟疫发生。”

元狩帝:“可。”

太子出列:“儿臣建议可令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先向当地豪绅,或邻省邻州豪绅筹集银两救急,事后再由朝廷出面加以褒奖。”

元狩帝:“准。”

“臣有奏……”

百官出列,广思集益,很快制定针対黄河改道,祸及京东、淮南两省,自大景开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洪患。

--------------------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的阳武县在河南,离北宋开封还有点近,文里就设定离得有点远了。

第24章

七月底, 淮南徐州驿站。

深夜,仍有房间亮着灯, 里头住着回乡省亲的监察御史章从潞, 此时正伏案头奋笔疾书:“闻淮南安抚使安怀德喜行乐、多燕集,上遣臣伺察之,臣恭听命耳。臣走访民间,出入贩夫走卒, 发现此地码头尤为冷清, 来往船只寥寥, 又闻河堤叮叮当当, 日日月月未有停歇。问河中渔夫,渔夫一步三叹, 说日修夜拆修不出三里长河堤, 金砖银砂造得出一个帅司府。原来是淮南安抚使联合都水监以修造河堤为由,私吞每年拨下来的治河银两,白天修河夜晚拆除,日复一日无穷尽,所耗银两累积下来能造出一个阿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