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是对方不被猫喜欢的原因。

对方是“蓝色”的歌迷这一点宁蔚并不意外,如果不是歌迷的话,对方恐怕也不会投稿到工作室来。

两人坐下来,静静聊了聊《小熊猫之歌》。

几乎是季晏一直在说,宁蔚在听,偶尔补充上一两句,两人明明只是第一次见面,可说话的时候动作神态却很自然,好像两人是很早就认识的朋友一样。

自然地,在离开的时候,季晏和宁蔚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两人还互相交换了最近创作的成果,季晏希望宁蔚能帮他点评一下自己写的歌,宁蔚也答应了下来。

不知道为什么,季晏感觉自己提出要求的行为挺突兀的,但他又有一种预感,宁蔚应该会答应——这才是他提出要求的原因。

但宁蔚的点评方式却出乎季晏的意料——

对方并没有给他发微信或是邮箱,而是给他寄来了一封长信,信纸上写满了对他的指导,每一句点评都很认真,丝毫没有敷衍的意思。

季晏于是也开始给对方回信了。

这明明是一种很古老的交流方式,季晏却一点不觉得土,为了让自己的回信看上去像模像样,季晏把字写得很认真,争取让每一个字都不显潦草,因为他从宁蔚的回信中看出了对方对音乐的认真,也看出对方是真正把自己当成一个合格的音乐人对待,那么季晏自然也不想让宁蔚失望。

回信的过程中,季晏更清晰地认识到,对方是一个值得自己喜欢的歌手。

接下来,除了点评歌曲外,宁蔚也会给他推荐国内外的优秀创作,还给季晏寄过几次cd——季晏对音乐的了解不如对方,但他财力雄厚,只要和几位哥哥说一声,季雪空在国外都会给他找某张他想要的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