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苇忽然伸手指了指提名名单的后半部分:“这里。”

季晏一看,这届华艺奖居然设置了一个最佳海外贡献奖,海外贡献奖的提名人里,季软的名字赫然在列。

季晏已经很久没听过对方的名字了,两人发展的领域不同,他偶尔会在网上看到季软的消息,据说对方已经成为了数家品牌设计师的灵感缪斯,正在时尚圈发展得热热闹闹。

他刻意保持着低调,又在时尚上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品味,粉丝慢慢回来了不少,虽然有关他的报道下方都有网友科普他曾经做过的事情,不过网友们的忘性毕竟大,除非是忠实的黑子,没有人会一直扯着一位明星不放。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季晏发展得很好。

在网友们眼里,曾经的季晏是受害人,季晏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得更多同情,但随着季晏事业一步步飞升,在音乐和表演上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他的人生似乎是完美无缺的,已经不需要更多的同情了,网友们自然会渐渐忘记他曾经的遭遇。

即使有粉丝提起,其他“大度”的网友会反过来劝他们:“季晏现在不是发展挺好的吗?季软已经付出代价了,何必斤斤计较。”

在这群人的角度里,身为一线明星就必须大度,如果一直提过去被欺负的事实,那也只是季晏的“怨妇心理”。

“只有走出过去,季老师才能更成功吧?”

“季晏现在的成绩应该和他之前的遭遇有关吧?如果没有季软,恐怕他也不会一直激励自己去奋斗。”

季晏的粉丝都被这种言论恶心坏了。

劝人大度天打雷劈好吗?

“以前华艺奖没有海外贡献奖吧?”陆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