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口中的十一爷-----安王,是当今帝王的十一弟,与帝王乃同胞所出。是朱明礼与朱明辰的皇叔,曾与缙王最为交好。多年前,缙王腿废之后不久,安王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流徒了,直至去年太皇太后殡天之前,当着内阁元老,向帝王苦苦哀求,帝王才下旨招回安王。但安王却是时隔一年才回京。

萧翼重重吸了一口夹着尘土气息的清风,道:“不用,此事我自有分寸!”

入国子监的头等大事就是拜师。

崔洛与裴子信等人是以‘贡监’身份入学,不同于来年就要参加春闱的举人们。

虽说都还是秀才的阶层,却是从各个县衙府学百里挑一出来的,可谓是绝顶的好苗子。

国子监的先生们会事先看过贡生们的文章,再从中择优,挑选自己心仪的弟子。

崔洛对拜入哪个老师门下并不感兴趣。她好奇的是,这辈子顾长梅与王宗耀也来了国子监,而非直接去了四夷馆。很多事情都在暗中悄然的变化。

入学国子监的第一天,祭酒大人命每位贡生领取了新印刷的《大全》一本。说起《大全》,不得不提及朱棣,因为这位帝王的缘故,《大全》成了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

总之,大明的帝王格外专注于‘出版’,‘着书’之类的文雅之事。

永乐年间时,大明的印刷,出版水平有限,将三部《大全》颁布天下,其实也只是颁布到了县级的学府,人多书少,无法满足广大士子们的需求。当时不乏有人将《大全》抄录了下来。大明的着名鸿儒薛老先生就曾抄录了《性理大全》一书,甚至于夜深人静时,抄到兴头上,还会手舞足蹈。

就连在大明的外交之事上,《大全》也是必备之物。宣德皇帝曾听说朝鲜皇帝喜欢读书,还特意让使臣给他带了一本《大全》,并让使臣转告该过皇帝,《大全》乃圣人之绝学,不可丢弃,值得传诵百世。

可以想像当初朝鲜皇帝的微妙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