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页

凤凰台 怀愫 974 字 2个月前

她就此在流落在深宫中,年纪又小,除了宫廷,她哪儿都没去过,就只敢缩身在宫中,既不敢吐露身份,也不敢逃出宫去。

椿龄说着从怀里掏出那只金打梅花的簪子来,举起来给卫善看:“这簪子是母亲留下给我的,我便只有这个凭证。”

卫善从她手中接过金簪,她藏了这么多年,簪头都已经被她摩挲得圆了,可见这事日夜不敢忘,陈皇后与沈青丝,一个有家族,一个有宠爱,她出生陈家,最爱给自己身边的物件打标,这只嵌红宝石的梅花簪叶上,就有她的标记。

卫善看过这只簪子,问她:“你为何此时来说?”

椿龄抬起头来,一面说一面给卫善又行了个大礼:“娘娘对奴婢恩深似海,奴婢无以回报。”她从没想到日子还能这样过,这两年是她六岁之后最安然的两年,听闻秦昭可能要娶个假公主,心中日夜难安,思来想去只当这番是报卫善的恩德。

第377章 再世

椿龄经历两次宫变,很是知道自己冒着多么大的险,她的依仗也不过是卫善心中的善念,可她依旧一步步走进了甘露殿来,跪在榻前剖白身世。

若是卫善翻脸,她根本就走不出甘露殿,这些事她心中明白,也必然权衡过轻重,竟还能带着这支金簪,托人找进宫来。

卫善没想到会听见这么简单的理由,她一时动容,低眉看着椿龄,眉间这两年里淬炼出来的冷毅,一时融化开去,许久才对椿龄道:“我对你,并没有施多么大的恩德。”

她一向知道椿龄与颂恩相好,偌大个宫廷,宫人太监之间互相结伴,也是常有的事,她被关在小瀛州中,便有太监看中了沉香,让沉香与他结对食。

沉香肯了,若结对食还能多些衣食周全卫善,是卫善紧紧握了她的手腕:“你若去了,我便是饿死冻死,也绝不吃穿你的卖身钱。”沉香哭得伏在榻上,到底还是没去。

那是强迫,卫善绝不允许,当了皇后更不允许此类事发生,可那些两厢情愿的,她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宫人到了年纪要放出宫去,便仿佛与丈夫诀别,有情宜些的,还会预备下银两,算是“嫁妻”。

七情所致,难言对错。

椿龄与颂恩两人相好,并未伤及无辜,也从未曾在人前露过形迹,卫善看二人多年不曾变心,便干脆放他们自由。

宫人到了年岁尚且能放还回家,太监不到老死不得出宫廷,借着京城生乱的时机,放了他们出去,两人多年积蓄,卫善又有赏赐,盘缠倒是不缺,只是两人说的都是京城口音,干脆还呆在京郊,再打仗也是京城最安稳。

先是在村中安下家来,颂恩原是太监,最懂得人情世故,跟村中人认了一门干亲,就算是归了宗,修补了院墙屋瓦,添上些家什,还特意拿出钱来,给椿龄打了张妆台。

颂恩就化名宋恩,先在村中落脚,跟着便由保长领他去村长那儿录下谱来,顶了远方亲戚的名头,在乱世里淘换了个身份。

他识得字读过书,又对过去讳莫如深,时候一长,村中人渐渐觉出他就是京城本地人氏,并不是外头来的,这几个月中京城里获罪的官员这许多,看他年轻轻生得好,又有文采,村里人便当他是家中遭难的官宦子弟。

先是几个人猜测,跟着阖村皆知,对宋恩愈加客气几分,还有人捧了几个鸡蛋,半罐粗盐,两三节腊味,非要将自家的小儿郎送到他家里来,跟着宋恩读书。

宋恩本来百般推辞,他自己是在内舍监中学的书,这些儿郎往后要正经科举,怎么能让他来启蒙。

可他越是推辞,村中人便越是觉着他出身高贵,连同他的夫人,也是一样,说话细致温柔,做得一手针线,还有人瞧见她能拿笔写字,除了官宦之家,哪里还能再找出这样的人来。

宋恩只得叹息着答应了,只说自己颇识得些字,不敢论圣人言,学些三百千还是可以的,自三字经开始教起,学到千家诗便算完,后头的孔孟,是再不敢教导的。

如此两年,宋恩椿龄踏踏实实过着日子,给村中儿郎授课,赚不了多少银子,只是添个人望,宋恩还从京城里接了书来抄录,偶尔也替村中人写写书信门联。

椿龄添了织机,跟着村中妇人学起了织布,她自小生在宫廷,又擅长针线,织出来的花纹总要更巧更鲜亮些,日子倒也悠然。

只是年岁渐大,还没有孩儿,两人商议着不如去善堂抱养一个来,抚孤院里总有合适的,抱一个女孩儿再抱一个男孩儿,兄妹两个正可作伴。

今儿是两个人商量定的日子,宋恩到了城中,先将抄下的书稿交给书肆,再去抚孤院中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