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页

凤凰台 怀愫 974 字 1个月前

除了这两个竟一问三不知,卫善看着青霜直摇头:“我不说你,若是沉香在,你且不知道被她怎么教训。”

青霜瞪圆了眼儿:“她自个儿还不是跟王七好,才不会说我呢。”

卫善讶然,这才想到她才刚到濉州时,沉香赶来侍奉,替王七求情的事,说路途之中实在险恶,王七不得已对如意多有冒犯,央求她不要怪罪,原来竟是有了情宜。

卫善板了脸:“沉香可比你明白得多,你将小唐叫来,我问问他,预备怎么成亲。”

小唐立时来了,当着卫善的面,把自己抖了个底朝天,卫善这才知道,小唐看着十七八岁不会长大的模样,原来是生面嫩,不过比秦昭小上一岁:“这些年的薪俸我都没支过,要娶媳妇一并支了,全给她就是。”

青霜听了反而摆手:“不要不要,我要这许多钱作甚。”

卫善不由头疼,待秦昭回来,与他商量二人的婚事,秦昭一听便笑了:“他心思活,却是个靠得住的人,城中布店裁缝店里预备预备嫁衣,再置些花烛,替他们办了喜事罢。”

卫善知道秦昭并没拿王七唐九几个当家奴看,若不然也不会一路提拔他们,趁着还未落雪,让章宗义寻了一处民居,凭下房子来,小唐干脆就把这些年攒的钱都拿出来请客,反正新娘子只要宝剑,不要金镯。

他这些钱取出来,足够请一营的人吃酒吃肉,秦昭睁一只闭一只眼,酒是不许喝的,肉却能吃,架起火来烤肉,一个个吃得满嘴是油。

这一日偏遇上落雪,秦昭围着黑斗篷,难得纵容他们胡闹,告诉卫善道:“今日且由得他们乐,明日我们便往凤州去。”从西边入手,欲将京城围成孤岛。

第363章 寒衣

寒衣节这一日, 庆州城内的人家, 家家都供酒食烧纸钱祭拜祖先,城中驻守的兵丁,也在寒衣节这一天, 给战死的同袍烧纸钱绕纸衣。

这一日偏又大雪, 满城飞白, 秦昭带领大军围攻凤州, 卫善留在庆州, 她捧着给卫敬容做的那件袄子, 到大觉寺中去。

城中损毁的房子大多经过修缮,大觉寺中却依旧有不无家可归的人, 丈夫儿子被魏军押走充了壮丁,就是有人出力修屋, 也难过年关,就在大觉寺中,叠些纸元宝剪些纸钱,挎着篮子沿街叫卖。

卫善也不坐车,步行到大觉寺中去, 庆州城中无人不识得她的, 大觉寺里做寒衣是给孤儿寡妇活路, 修六疾馆免医药看诊,重建州学给孩子们读书, 这三件事办下来, 便成了百姓口中的活菩萨。

卫善从潞州起便着手在办这些事, 战后重建才最是紧要,名声越传越广,她那一身红甲在百姓妇孺口里越加神化,称她作红衣娘娘。

卫善一路出行,一路都有人给她行礼,她看挎着篮子的妇人,总要买上些纸烛元宝,夜里放水灯的一并烧化,给过路的孤魂神鬼。

大觉寺的大殿已经空了出来,楠木菩萨前重又挂起莲花经幡,卫善捻三支香,跪在佛前蒲团上,将香举过头顶默默祝祷,三拜之后插到香炉中,再将寒衣搁在铜盆里烧化。

这件衣裳她做了大半个月,袄子里塞了五色纸,袄衣上也用五色线绣了纹样花样,先烧纸锭纸钱给过路小鬼,托他们将这纸钱袄衣带给姑姑,只盼姑姑在天有灵,能够知道她此时境况,不再担心她。

青霜也跟着跪在蒲团上,小唐随秦昭出征出去,她既是唐家的媳妇,就替小唐烧纸给唐家的祖先,嘴里念念有词,希望唐家的祖先能保佑小唐大胜归来。

自己念完了又对卫善道:“公主不求一求太皇太后保佑王爷么?”

卫善跪在盆边烧纸,闻言摇一摇头:“姑姑一辈子也没有安生过,叫她在天上安心些,不要再管这些凡俗事了。”

青霜看她说得认真,不敢再说话,等那铜盆里的纸锭元宝都化作飞灰,被风卷着一路上天,青霜眯了眼儿望着半空中飞扬的纸灰,对卫善道:“这是太皇太后收着公主的心意了。”

卫善立在门边,待那铜盆中大半纸灰都飞上天,飘得看不见了,这才拢一拢斗篷,冷风灌进袖口,搓搓指尖才觉得有些暖意。

她来的时候只有两件换洗衣裳,身上这件斗篷是秦昭的,改小了披在她身上,余下的皮毛她替秦昭衬在靴子里,雪天行军,最受罪的还是脚,眼看外头雪越下越大,算着日子该到了凤州城外,这一仗可不好打。

庆州城中处处显示出快要过年的气象来,红纸糊着的灯笼早早便零零星星挂了出来,商市重开,因着秦昭驻扎庆州,自凉州来的商队都一窝蜂的往庆州来,竟比过去还更热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