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页

凤凰台 怀愫 961 字 2个月前

卫善和碧微坐在窗下说话,听见如意与承佑在屋里背诗,偶尔还能听见如意笑上两声,对碧微道:“姐姐到了王府,还请替我多看顾如意。”如意的丧母之痛一时难消,让她多分分神,多和承佑在一块也是好的。

碧微先点头答应,跟着蹙起眉头,拉着卫善的手道:“好容易到了这儿,你怎么又要以身犯险?不如就回到晋地去等待消息罢了。”

卫善笑了:“他在前方,我怎么能藏在后头。”

病情略有好转她就下了这个决定,急寻工匠打了一付甲衣送来,送走儿女时,就穿这付甲衣骑在马上,在三军将士的面前,誓与晋王共同进退。

第356章 分割

卫善此举极大的鼓舞了士气, 她或是披甲衣骑在马上, 或是按剑立在城楼上, 每回她一出现, 晋地将士们连叫阵都比往日更响亮。

林先生虽目不能视,却是吴三身边不或货缺的军师, 回回开战都使人将他抬到城边望火楼上, 他就坐在竹椅上听阵前厮杀声。

叶凝与卫善两个陪在他身边,他的精神比过去在王府里要好得多了, 脸色也不再病恹恹的,坐在竹轮椅上挺直了背, 面朝着城墙外, 若非他不能视物, 卫善简直以为他的眼中要射出精光来。

叶凝含笑望着他, 偶尔也对卫善说上些私话:“若为天下苍生,不该有这战事,可为着先生,这场仗倒是一件好事了。”

他好像突然之间又活了起来, 原来日子过得如同一潭死水, 每日里闷在房中与竹刀作伴,可叶凝知道,他没有一日不怀念曾经骑马射箭指点江山的日子。

林先生是天生为战而生的,他断腿目盲, 可如今晋地业州还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号, 只要他从城中过, 路过的将士兵丁无一不停下来,尊称他一声“林军师”。

叶凝偶尔推着他出去,不认识的小卒也会过来替她推车,在林文镜的面前,连话都不敢说,虽然他自个儿瞧不见,可叶凝却能看见他们面上的崇敬之情。

原来苦居龙王寺,只当这辈子都没有再出山一展报复的机会了,不意能在此时实习,叶凝贴身服侍林文镜,知道他吃的越来越少,睡的也越来越轻,精神更是一日比一日差,战事一动,晋王密信交晋地事全权交给他,他整个人立时就有了生气,从他脸上又能看见昔日神采。

卫善知道叶凝有多么担忧林文镜的身子,他早年伤痛作下病来,每到阴雨日便得咬紧牙关忍住疼痛,那番苦楚非常人能够忍耐,如今他意气奋发,叶凝又岂会不替他高兴,他原来不爱往城中去,如今推着他出去晒晒太阳,他也不会抗拒了。

很快吴三的大军便攻下了潞州,打得魏宽的军队又退守一城,退兵之际,将潞州城中能够带走的东西和人都带走了。

除了老弱妇幼之外,年青壮丁肯跟着走的便一并带走,不肯走的就地杀了,粮仓军械仓库能搬走的搬走,不能搬走的也放火焚个干净,吴三先锋破城而入就见满城火光,街市一片狼藉。

这是当年正元帝与周师良李从仪作战时,袁礼贤下的命令,魏宽当年用这个法子打下许多城池来,如今却早不是大夏末年的乱世。

当时跟着军队还有一条活路,留下来却是必死无疑,天下久战,田中早已无人耕作,逃难灾荒之时易子而食,人人想的都是如何活命。可如今天下大安,这些年也未有大的灾祸,吃得饱穿得暖,哪一个肯离开家乡去当兵?

城中处处破屋残瓦,孤儿寡母倚门哭嚎,卫善随着大军进城之时,见到的便是这番惨像。吴三领军继续去追潞州残军败将,卫善便领着人进驻潞州衙门,先把城中域图取来,何处有粮仓何处有军械所,先捡点干净,收拾残局,再定民心。

卫善不能置身事外,等着人把路替她铺得安安稳稳,她管过帐屯过粮,小顺子唐九又在身边听她差遣,没一会儿便把情中情况摸清楚了。

将城里两个最大的寺庙腾出来,东寺给无家可归的孤儿寡妇们居住,每日拨发粮食,人多粮少,城中又被掠夺一空,每日能喝到的也只不过是薄粥。西寺用来治疗残病,过道正殿中铺开木板就算是床,由军医一并医治。

城里一乱起来,便有人在家中地窖里头藏米藏金银,这些人还能活,没有积蓄的人家也能以工换食,或是修补城墙,重建工事,或是替伤员们裹伤,换洗衣衫。最要紧的是将损毁的田地重新耕种灌溉,才能解决城中百姓冬天的口粮。

潞州城中百姓先时见个女人身穿甲衣走在前头,身后跟着七八个卫士,还觉得古怪,待知道她便是传闻中的晋王妃,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盯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