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页

凤凰台 怀愫 956 字 2个月前

晋地商贾遍地,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刘刺史,大业向来是重农抑商的,商人流动大,农人却能世代耕种,到了刘刺史上任,却捧起商人,连年帐上的钱不多,可他肚里的油水却越来越多,晋地这才会有驼帮船帮马帮。

秦昭出了钱,正元帝便夸了他两句,秦昱这些日子大出风头,听见正元帝夸奖秦昭,竟没说什么难听的,正元帝把泰山封禅这一路上的事宜都交给了他。

他比别人先行,每到一地先检视官驿,把后宫百官们的食宿都安排妥当,再往下一个地方去,这么劳心劳力的活,秦昱却做得极有劲头,泰山封禅是多么露脸出风头的大事,若是祭祀天地时能让他亚献,那么支持他当太子的人就更多了。

京中官员还能知道些究竟,一路的地方官员却是头回见到王爷,对秦昱极尽奉承之能事,把他吹捧得飘飘然,又是献财帛又是献美人,比起秦显在时,他出京时受到的礼遇更甚。

秦昱前脚才到泰山行宫没多久,秦昭后脚就赶来了,有意算准日子,早些到泰山脚下迎接正元帝。秦昱得意了一路,听见小禄子报说晋王马队到了,摆出主人的架势去迎。

他还未到平台上,就见马队浩浩荡荡,郡县官员当初是如何迎他的,此时就是怎么迎接秦昭的,秦昭身后俱是晋地兵丁,足有千余人,队伍正中是金红大辇,顶上雕花缀珠,一看便知是卫善坐在里头。

两年不见秦昭,隔得这样远,秦昱便收紧了下巴,两只手不由自主攥了起来,秦昭的马队在山脚下停住,秦昭骑在乌骓马上,一只手牵着缰绳,一扬眉便在人群看见了秦昱,冲他微微颔首。

跟着竟不近前下马叙礼,而是返身向后,到了大辇边上,这才翻身下,姿势利落,卫善从辇中下来,两人分明晚来,却倍受瞩目,时时能听见官员赞叹声,秦昱手指紧紧扣住,脸上好容易才扯出点笑意。

秦昱站定了步子一动不动,官员们却不敢不近前迎接,却又不能越过他去,身后一阵骚动,秦昱忍气吞声,近前一步,叫了一声:“二哥,许久不见。”

秦昭身着玄衣,腰系玉带,比在京城时更显得意气勃发,他与秦昱对面而立,官员们便在秦昱身后打量晋王,齐王已经生得唇红齿白,人中难得的俊秀。

晋王却眉目英挺,生得文士模样,举步抬眉间却偏又有种金刀大马的豪迈之气,浑不在意齐王无礼,对秦昱点一点头道:“三弟别来无恙罢。”

卫善跟在秦昭身后,通身金红,肩披锦绣,发髻高高梳起,正中簪着一朵金边红牡丹,颈间一串明珠光华四溢,顾盼之间叫人不敢直视,她的目光在秦昱身上停留片刻便又收回,秦昱比原来要更像她认识的那个秦昱了。

第267章 再见

泰山脚下的行宫还是大夏时修建的, 正元帝一出京城,沿途这些州县便急急修葺起官驿来,正元帝尚算简朴, 一路都未有奢侈之举,每到一地都在官驿中休整, 并不曾因为封禅泰山便沿途大修行宫别馆。

泰山行宫分东西两侧,秦昱把秦昭和卫善的住所安排行宫西侧, 这一溜三间宫院自左往右排开, 第一间是太子妃的,第二间是秦昭卫善,到第三是才是他自己。

三间宫室其中最大的那间给了太子妃,东宫跟来的只有太子妃和姜碧微,这两人都是因为有孩子,才能一并跟来泰山。她们人数最少,宫室却最大,卫善听了眉目不动, 不等秦昱夸口便道:“大嫂孀居, 承吉承佑又还小, 该给她最大的这间, 叫她住得舒坦些。”

秦昱便是如此, 做了一丁点事体也非得夸耀自己一番, 眼见话被卫善说了,脸上也没有恼色,反而点头:“善儿说得很是, 大哥不在,咱们更该事事都关照着承吉承佑才是。”

若说如今谁最让秦昱气不顺,秦昭且得往后排,不论朝中有多少人称颂秦昭,正元帝心中不喜他,他便不是秦昱最大的敌手。秦昭让位,甄家排在头一个,一个还不知能不能长成的毛孩子,事事都排在秦昱前头。

宫中饮宴,秦昱坐得离正元帝最近的,可承吉却坐在正元帝的腿上,四岁的小儿和正元帝一起,接受百官祝酒,其中自然也包括秦昱。

承吉已经在紫宸殿中住了快两年,正元帝亲自教他识字读书,又手把手的教他拉弓射箭,越是住得长,他对这个孙子就越是偏爱,而秦昱就越是视他为眼中钉,慢慢越过了秦昰。

可人人都知道正元帝宠爱承吉,正元帝早年四处征战,还没有哪个孩子是在他的看顾下长大的,除了承吉几乎是他亲手带大的,从二岁长到四岁,越是看得多,就越是偏爱,拿他当眼珠子似的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