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页

凤凰台 怀愫 977 字 2个月前

太初听见声响,竟半点不惧,眼睛转来转去,小嘴巴一动一动的,仿佛也要说话,卫善轻笑一声,吩咐落琼:“让厨房给他们上些汤饼点心。”

秦昭抬头就见卫善披了大红羽纱面的斗蓬,发上一只九凤朝阳大簪,笑起来眼睛生光,就似那凤凰口中啣的明珠一般,搁下手里的书简,伸手接过太初。

太初却不肯让他抱,眼睛还盯着卫善头上的凤凰金翅,秦昭干脆取下腰上的龙形玉璋,太初这才高兴了,冲着秦昭“咿呀”一声。

将近年关,府里处处都贴了窗花,王府外院倒有许多手巧的丫头,每扇窗上贴的窗花都不一样,太初躺在榻上,眼睛溜溜的看着窗花,自己和自己笑着玩,倒真跟她的名子似的,喜则斯陶,陶则斯咏。

卫善接过沉香手里的食盒,掀开来里头是才刚出炉的麻脂烧饼,用的鹅油,小小一块饼,起了七八层酥,里头满满是黑芝麻的糖馅,饼还热着,咬上一口,里头的芝麻就溢出来,屋里满是香甜味儿。

人累的时候吃些甜的更有劲,秦昭吃着烧饼,卫善伸手去翻案上的书简,和摆在桌上的帐册,看过一眼便细细抽一口冷气,侧脸望过来,秦昭冲她笑一笑。

“怎么会是他?”卫善抿了唇,长眉微蹙,上辈子可没有这回事,可她一想又明白过来,上辈子胡成玉被袁礼贤压得死死的,万事都难出头,自然也就没有这个胆子敢办下这些事来。

这辈子可不一样,正元帝瞧着还依重袁礼贤,可实则更信胡成玉,许多大事都交由胡成玉来办,用他来分薄袁礼贤的势力,胡成玉的身份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这有什么奇怪的。”秦昭反而不觉得古怪,天下多少人想挤进袁胡两家的门,袁礼贤若不是一心求名,从青州起就不知能发多少财了。

卫善默然,胡成玉怕也没想到刘刺史的胆子会这么大,连个假工程都没做,直接贪没了钱款,又因着朝中有他无人改提,胡成玉的官路只怕走到头了,就算再培养一个宰相,三五年间也依旧是袁礼贤独大。

“这事对咱们是好事。”胡成玉态度摇摆,左右逢源,袁礼贤却站定了正统,秦昭这么说是出于对秦昰的考虑,卫善一时无法言语,秦昭把才刚咬出馅的烧饼送到她嘴边:“别的不论,咱们只管收钱就是。”

水越是混,正元帝就越是没功夫把心思都用在晋地上,趁着朝中大动的机会,牢牢把晋地握在手中。

京城派的人还未入晋,晋王原来填补的窟窿就给补上了,在边军杀羊宰猪,家家分肉炖肉,年关未至,晋地各处就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第257章 腊八

京城来的官员在年前之前到了晋地, 一行七八个办案的, 后头还跟着十二三个笔吏帐房,统共二十来人,既是来办案的,全都在官衙住下。

拿了上头的手谕来, 官驿中供食宿水饭,秦昭派人去问候一回,送上些酒菜, 还婉转请宴, 打头的拒了:“案情震动百官, 臣等负皇命而来,不敢有片刻懈怠。”

大理寺卿是师朗,这些官员中一半都是他的手下,打头的就是当年审杨家案的大理寺正,倒是熟人,他们没来的时候, 秦昭该办能办的事都全办完了,客客气气把手上的帐册交接过, 留下兵丁供他们驱使, 自个儿回去过一个乐乐和和的新年。

这二十来人来的很不巧, 将要年关,查案的人一来,晋州城里这些官儿怕是没一个能过上好年,州府道上上下下哪一个不悬着心, 也只有晋王府里张灯结彩,预备着过腊八节。

官员的日子不好过,晋地的这些富户却是一样过年,永寿寺的素斋菜极有名气,初一十五各家来烧香的必要订一桌子素斋菜。

寺门口既有书场,便开了个素面馆子,二文钱一碗,里头搁上煮的面筋香菇,穷人家来上香,到了门边也能吃这一碗二文钱的素面。

到了腊八除了庙会集市,永寿寺年年都要施腊八粥,叫作“分福”,这粥里熬的各样八宝便是从各家富户官员那儿化来的福气。

把这些富户们捐的米粮杂果在一锅里炖了,分给穷人,才叫作“分福”,各家还得比拼布施了多少福气出去,锅里炖什么的都有,黄米小米菱角米,还有枣子花生桃仁松子,初时还说是八宝粥,后来干脆起了名头叫百宝赐福。

晋城人不论贫富,家家户户到了腊八节这几日,都要到永寿寺去,讨一碗百宝粥吃,添一添来年的运气福气。

如今晋州城中还有谁的福气能大过得晋王晋王妃,永寿寺早早就派了人来,到王府求福,卫善问过曹夫人,知道这是年年捐赠的,往年最大手笔的是刘刺史,他一向抠门小气,就只有腊八施米粮从不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