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页

凤凰台 怀愫 977 字 2个月前

韦夫人吞吞吐吐,把这些事给说了,看见卫善面上隐隐带笑,跟着又道:“王爷去永宁县,正是潘家人通商路的地方。”

沉香哧笑一声:“可真是敢想。”士农工商,大业重农轻商,一改大夏末年的重商轻农习气,初立国时那四位儒,分职春夏秋冬四官的,都一并上奏,请正元帝重农业。世家与世家通婚,商人便与商人通婚,潘家却想通过献女走捷径。

卫善轻笑:“真有这想头,怎么不去科举参军,有个两代人也能换改门庭了。”先参军,凭着潘家的财力,很快就能升官,再去科举,经过两代也没人再会指谪出身不好了。

韦夫人不答话,卫善笑起来:“生意是生意,我可不管潘家打的什么主意,明岁秋末我要去草场林场围猎,到时还请韦夫人同去。”

韦夫人松一口气,回去便让下人给潘家递话,告诉潘家,王妃有意要买个草场,潘家很快就提了礼盒上门,愿意把靠近永宁那一片草场出让,只求韦夫人带话,见一见王妃。

第237章 投奔

卫善唇角一扬, 草场确是她想要的, 越是想要, 就越是漫不经心,看了韦夫人一眼, 手腕上套的一对儿芙蓉石镯子轻碰,托着茶盏啜饮一口, 眉眼一挑便带着三分笑意:“潘家想办什么事儿?”

韦夫人挺直了腰, 她既来说项,自然是打听清楚了, 可被卫善这目光一看, 倒有些气虚,斟酌着道:“潘家是想和公主一同作生意。”

卫善看了韦夫人一眼, 韦夫人跟着道:“潘家想把在京城里的生意再做做大,可上头无人庇护,想借公主的名号用一用。”

卫善闻言便笑了:“我虽自幼长在宫中,可也不是全然不知外头事,潘家的名头还是听过的, 夏布皮裘人参都是潘家商号的好些, 隆盛兴在京城里可是几十年的老字号了。”

说得再直白些,大业军队还没要进京城,正元帝还没坐上龙椅, 潘家的商号就已经在京城里开张做生意了,要支摊子打开门吆喝,大小官员不知打点了多少, 几十年的老商号这会儿献殷勤,

“说是京城里西市走了水,烧了一千多户,隆盛兴里都是些皮毛夏布,哪里经得起火烤,门面库房都被烧了,说是亏了许多,想再开一条财路。”韦夫人哪里做过生意,也从来不曾去过京城,潘家人怎么在她面前说的,她便怎么学给卫善听。

卫善也一样没有做过生意,可京城却是住惯了的,东西二市临街那一面的是门面屋子,租金极高,西市因为开阔,比东市的屋价还更高些,是以京城商户都是租下民居当作仓房,根本就不一条街上。

若不是去岁京城雪灾,卫善着实看过些灾报,也分辨不出潘家说的谎话,他们这么想要搭上自己这条线,仅仅只是为了生意这么简单?

常夫人也是一样的巴结,可常家给的是一颗火油钻,宝石再贵也有价值,往后一年走一趟商路,卫善提供护卫保驾护航,拿两成利,那是有付出有回报。

如今潘家出手就是一个草场,草场一年得利多少?年年养护年年都有产出,凭空掉到手里,无本的买卖,可比常家那事儿要轻省得多了。

卫善看了韦夫人一眼,一面说一面笑:“你去告诉潘家,有话要么直说,要么就别说,在我这儿弄鬼,我眼睛里揉不得沙子。”

韦夫人被她笑得低了头,又疑心是卫善想得太多,商人嘛,哪一处不得打点,四时节礼是再不会少的,如今来了个王妃,出手就更得大方了。

韦夫人一走,卫善便把结香叫到身边,依旧还是旧时称呼:“我知道结香姐姐不爱到处打听话,可曾听见京城里有什么新鲜事吗?”

结香一年三百六十日都不得闲,跟在卫敬容的身边,处处都要操持,出来了反倒闲下来,这才到了晋地几日功夫,就已经给卫善肚里的孩子做了一身小衣裳了。

“我跟在娘娘身边,也听不着什么外头的消息,多是些宫中朝中的事,地动前一日,听说陛下要严查贪腐,说不许朝中大臣经商,却偏偏还有大臣的家奴管事在外做生意的,是与民争利。”结香想了许久,能记起来的都是些零碎事:“再有便是宋良娣的孩子差点儿没保住。”

卫善走时让椿龄时时来信,上一封才说到清明祭祀的事,这回的祭典是正元帝初献,京兆尹亚献,又恢复了祭典原来的仪程。

秦昱的失望就差写在脸上,秦昭不在京中,他便是最年长的皇子,还想按着秦显的旧例,晋献献酒,谁知正元帝这回又改了主意。

正元帝的举动让人无可揣摩,让那些个盯着清明祭典动脑筋的人一时安静下来,卫善看过信便对秦昭道:“难道姑父真想等着承吉承佑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