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页

凤凰台 怀愫 969 字 2个月前

越近年关越是缓和,仿佛连秦显身故的伤痛都钝了,还能跟妻子开两句玩笑,只有在紫宸殿的时候,才会对着秦显那柄刀怔怔出神。

正元帝召集儿孙一同用饭,却把秦昭撇开,还没等下次甘露殿家宴,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的,虽没在明面上说晋王已经不受皇帝的待见,可底下会看风向的,加紧上奏折,以晋地有灾为名,请晋王就藩,与地方官员一同治理灾情。

大业地域广博,甚个地方会没几场灾情,多雨的时候是涝,出太阳了又旱,这回雪灾晋地报上来的灾情也并没有重过其它几个州府,反是蜀地灾情最重。

这样的奏折突然就多了起来,年前还未封印,各地的灾报也已经报得差不多,怎么赈灾,伤了农事来年如何补救,都已经有了一套章程,好像年前的大事就只有一桩,就是晋王闲了一年了,到底就不就藩。

正元帝依旧不作言语,连卫敬容也拿不准他心里想得什么,难道当真要把昭儿圈在身边看不成?就算秦昭不是儿子,也是臣子,天底下有哪个帝王这样待有功的臣子?流言越来越多,随着称颂皇后的奏折一道上的,便是请晋王请藩的奏折。

称颂皇后的奏折一波接着一波,先是粥棚,跟着又是六疾馆,再接着六部官员上值前的早膳,一桩接着一桩,都是惠民的实事,

卫善蹙了眉头,秦昭却不担心,这事儿闹了有四五个月了,是该有个决断,当日上奏折就是两手准备,一是征高昌,二就是上就藩折,一边落空了,另一边也该有收获。

晋地的官员也不能上折子应付得来,不必晋王就藩,朝上越议越热,正元帝请了袁礼贤胡成玉两个,两位宰相便似议太子之位那回一样,彼此目光一碰,心里就已经有了主意,虽想头不同,到底殊途同归。

正元帝沉声问话:“依两位爱卿看,如何?”

胡成玉做了个先请的的手势,让袁礼贤先说,袁礼贤也不曾推拒:“依制成年藩王应当就藩。”哪一朝都是如此,只有深得喜爱的皇子才不去封地,而留在京城。譬如秦昰得封的雍王,雍州离京城最近,回京探望父母就最容易。

胡成玉算着也该是时候了,秦昭已经闲了一年,大半职位上都换过人了,一手领起来的兵丁又都归了卫平,便这样还能跟永安公主如此恩爱,要不然便是性极能忍,要不然就是胸无大志,不论哪一样都不好得罪,也不必得罪。

他听见袁礼贤这么说,也跟着点头:“按制当如此,藩王镇守才能安定民心。”

两位宰相在殿中议事,王忠就守在门外,等袁礼贤胡成玉出来了,正元帝才又召王忠进去:“晚上甘露殿摆家宴,你叫人把昭儿善儿请来。”

王忠不知究竟是好是坏,应了一声,派林一贯走了一趟,卫善心头惴惴,反是秦昭握了她的手:“是好事,不是坏事。”

卫善眨了眼儿:“你又知道?连……连王大监都没送出信来。”

秦昭笑了,王忠没能送出来的信,胡成玉送来了。

第214章 准备

王府的马车碾着薄雪碎冰进宫去,既是家宴, 卫善便不着意打扮, 只头上多簪了一只金凤大钗,穿了一身大红金绣流云袄, 将近年关,红金一上身,看着满身都是喜气, 可她却眉心轻蹙,满面疑窦:“二哥甚时候和胡相有了来往?”

秦昭替她拢一拢斗蓬:“该有来往的时候自然就有来往了。”胡成玉比袁礼贤油滑得多, 袁礼贤抱定了清名正统, 除了立嫡别无第二条路可走,可胡玉成不同, 他心里偏向立嫡, 可也得看见皇后嫡子这块金子招牌的份量重了,才肯把身家都押上去。

卫善越发皱了眉头:“胡成玉难道还打别的主意不成?”

袁礼贤已经上疏了, 就算和卫家再不来往, 那也是铁杆的立嫡派, 以他一辈子爱惜羽毛的性格,就是再想变幻旗帜是不能够了,立储一事绕不过他, 要么就致仕,要么就这一条大道走到底。

胡成玉一直态度暧昧,给自己留了余地,等着卫家拿多的诚意来。可卫家却不能轻举妄动, 正元帝越是对皇后好,卫家就越是闭门谢客,小叔叔都已经避到了温泉庄子上,不回拜帖不赴宴席,这半年过得好似个清修的僧人。

对比袁礼贤,秦昭更愿意和胡成玉打交道,他用自己给秦昰加码,胡成玉观察了一年,也就是就藩声音越喊越响的时候,和秦昭的接触才渐渐多了起来。

“主意自然是有的,得看是什么主意。”比较看起来无欲无求的袁礼贤,胡成玉这个宰相在官员眼中要可爱得多了,秦昭伸手替她正一正发钗,眉间带笑:“咱们最迟明年五月就能到封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