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页

凤凰台 怀愫 984 字 2个月前

徐昭仪先还撑得住,还能吩咐紫芝别慢怠了宜春殿派来的人,赵太后自己也要来,得看着她的孙子降生,好歹把人劝了回去,这番倒看得出卫敬容因何抬举起她来,躺在床上还能事事想得周到仔细。

人早就从主殿抬到产室去了,屋子里处处都用细布塞了缝儿,京城民人的习俗是将要生产的时候把埋一双筷子到地下去,且得用父亲用的筷子,正元帝的筷子是不成了,徐昭仪就让小丫头把自己用的筷子给埋到地下去,讨一个好口彩。

疼了一日一夜,参汤也拿小银勺子抿过了,生得倒算顺利,孩子一抱出来,便满宫的道喜声:“是位皇子。”徐昭仪没能如愿,真生下个儿子来。

她身子再好,也经不得这样的痛法,早已经痛得晕了过去,听见是个儿子,眼皮都没来得及抬一下,人就睡了过去,是紫芝红药两个替她发下赏钱去。

此时天蒙蒙亮,正是月落日升的时候,拾翠殿里急往丹凤宫和宜春殿报信,赵太后觉短早起,卫敬容也一直在等着消息,坐着辇往拾翠殿去。

婴儿已经洗净裹在大红绸的包被里,在肚里就已经长开了,落了地洗干净白胖胖的惹人喜爱,正抱在乳娘怀里吃奶。

徐昭仪被人从产室抬回主殿去,裹得半点儿不着风,她生子有功,只怕今日就要升为妃位,紫芝红药满面都是喜意,连赏人的金珠银珠都早早预备下来,等到阖宫给徐昭仪磕头的时候,好发下赏去。

知道自己又得了一个儿子,正元帝抚掌大笑,议政的大臣自然只有好听话,正元帝发下旨意,提了徐昭仪的份位,还给了她一个字的封号,称作“淑妃”。

原来礼制未定,杨云翘便一向称作杨妃,并未有封号,此时定下四妃位,正元帝既给了徐妃一个淑字,那按礼也该给杨妃一个字,可他倒似浑忘了这件事。

既封了妃位,便该赐下宝卷玉印,除了皇后和贵妃,妃位拿的都是玉印,到昭仪充容便只有宝册没有印章,再赐下一把金玉如意。

从此徐昭仪就是徐淑妃了,正元帝又下令改后宫妃嫔份位,前朝贵妃独尊于四妃之外,只在皇后一人之下,如今把贵妃列为四妃之首,淑妃排在她贵妃之后,一应用度礼制两人都是一样,等再补妃位,便是四人相同,说是列为首位,其实不分上下。

杨云翘煞白了脸接下旨意,奉上当年的贵妃宝册金印,还没接过王忠手上的东西,人就晕了过去。

第100章 上奏

正元帝改后宫妃位的事连卫敬容事先也听到一点风声, 不意这么快就办了下来,起奏这事的正是胡成玉,他因小儿子求娶衍圣公族中女儿惹得正元帝发怒, 还多赖卫敬容替他说了两句软话, 这才没被发落,这段日子正元帝待他却不比以往。

如今办了这么一桩事, 恰好合了正元帝的心意, 两三日前才上了奏折, 今天便下了旨意, 贵妃封号本就是前朝末帝为了沈青丝自己加封出来的,不仅单独加封, 还把四夫人改为四妃, 排在贵妃之下。

陈皇后有名无实,手里空握着皇后金印, 发下去的号令却无人尊从, 前朝后宫哪个不知道, 贵妃压了皇后一头, 若是再生下个儿子来, 说不准陈皇后连后位都岌岌可危, 末帝若以无子而废皇后,大夏的皇后和太后就都是沈氏了。

沈青丝本就是四妃之首的贵妃,末帝把她又拱上去一位,在她怀着孕的时候改了妃制,只可惜生的是个女儿, 还待往后能再生一个儿子,哄得皇帝建了青丝宫,两人就在青丝宫里作一双鸳鸯,再无别的妃嫔,偏偏没能活到那个时候。

胡成玉上了奏折,把《礼记》搬了出来,又痛说起前朝末帝的荒唐事来,这个“贵妃”不同于四夫人之首的“贵妃”,陛下既然要诸臣工修定礼制,那自然要先为表率,拨乱反正,把前朝那些不合礼制的荒唐法度都废了去。

胡成玉还言及前朝末帝说了许多次的“惜无子”,他倒不是真的没有儿子,只是最宠爱的沈青丝没有儿子,话里话外便是等沈贵妃有子才能绵延国祚。

跟着袁礼贤附言,这位宰相说的话便要老辣得多,人生已半百,正元帝早已经在修陵墓,与其全身后山陵事,不如全身后国之绵延,嫡长既立,更得规行礼制。

简而言之就是这位杨贵妃的份位太高了,其德不配其位,不论是母以子贵还是子以母贵,这个“贵”字都不该只退皇后一步。

正元帝打着规范礼法的名头把自己原来办的胡涂事给抹了去,杨云越曾文涉都不及上奏,曾文涉也无法上奏,他既最讲礼法,这事便无可辩驳。

卫敬容听见怕杨云翘还未接玉印就先晕了过去,怔得一怔,她也不曾想到,十来年如斯宠爱,临了竟如斯无情,心中一时感慨。